您好,欢迎访问福建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三系杂交稻京福优组合主要性状配合力初步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郑秀平 1 ; 林强 1 ; 吴志源 1 ; 周天理 1 ;

作者机构: 1.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关键词: 籼型;三系杂交稻;农艺性状;配合力;遗传力

期刊名称: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ISSN: 1000-2286

年卷期: 2007 年 29 卷 05 期

页码: 22-28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利用本所新育成的3个不育系京福1A、2A、5A与8个大面积生产上应用的优良恢复系,采用不完全双列杂交方法,配制了24个组合,估算了11个亲本的主要性状的一般配合力相对效应值,24个组合主要性状特殊配合力相对效应值,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方差的相对效应值及遗传力。结果表明:杂交水稻京福优组合的杂种产量和相关性状的效应,同时受不育系、恢复系一般配合力效应和特殊配合力效应的共同作用,恢复系一般配合力效应所占的份量比不育系一般配合力效应大。在杂种优势中,组合的特殊配合力效应在某些组合上,非加性效应表现非常突出,目前在其遗传原因尚未清楚前,大量配组是必不可少的。一般情况下,可根据总配合力的效应值,粗略预测杂种优势。遗传力结果表明:播始历期、千粒重、穗长、株高遗传力较高,结实率的遗传力较低,这对不育系、恢复系选育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 相关文献

[1]籼型三系杂交水稻亲本主要农艺性状配合力及遗传力分析. 涂诗航,张水金,董瑞霞,杨东,谢鸿光,郑家团. 2008

[2]我国杂交水稻相关性状配合力、遗传力研究进展. 郑轶,杨德卫,涂诗航,林强,游晴如,周鹏,王鸿飞,黄庭旭,梁康迳. 2014

[3]籼型杂交水稻主要品质性状遗传力和配合力分析. 郑轶,周鹏,涂诗航,林强,游晴如,王鸿飞,黄庭旭,梁康迳. 2014

[4]杂交稻新恢复系主要农艺性状的配合力分析. 胡荣华,王牡丹,王海凤,张书标,马洪丽. 2011

[5]杂交水稻配合力的研究概况. 蔡巨广,方珊茹,郑燕梅,吴春珠. 2006

[6]三系迟熟杂交水稻乐优58的研究. 陈家兴,鹿占黔,陈祖国,周义,罗廷松,王国忠,赵高珍,游年顺. 2013

[7]安丰A等五个不育系的选育与利用初报. 雷上平,黄利兴,张以华,潘玉卿,雷捷成,游年顺. 2005

[8]籼型三系杂交稻及亲本感光特性的研究. 朱雄涛,林伟峰,黄宝华,雷捷成. 2001

[9]广8优673试种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王晓方,黄惠珍,董瑞霞. 2017

[10]烟草种质资源分子标记与配合力遗传效应研究进展. LIU Zhong-hua,刘中华,QI Jian-min,祁建民,TAO Ai-fen. 2009

[11]试论茶树经济产量的构成因素及其选择. 叶乃兴,郭吉春. 1995

[12]几个籼型三系杂交稻亲本主要农艺性状的配合力分析. 张以华,吴志源,黄利兴,蔡巨广,胡荣华,谢祖钦,雷上平,谢美珠,游年顺. 2013

[13]苦瓜几个主要经济性状的配合力与遗传效应分析. 黄贤贵,张玉灿,张伟光,李祖亮. 2008

[14]甜玉米主要穗部性状配合力研究. 卢和顶,陈山虎,林建新,纪荣昌. 2007

[15]9个新育甜玉米自交系遗传聚类和主要农艺性状配合力分析. 张扬,廖长见,林建新,卢和顶,陈山虎. 2019

[16]籼型三系杂交稻恢复系制西与不同不育系的抗性淀粉含量的配合力分析. 罗曦,吴方喜,谢鸿光,朱永生,蒋家焕,林强,魏林燕,谢华安,张建福. 2017

[17]强恢早熟水稻新恢复系明恢及其配制组合的选育与利用. 郑家团,谢华安. 1997

[18]14个青贮玉米自交系抗根倒伏性状的配合力效应及通径分析. 廖长见,林建新,陈山虎,卢和顶. 2012

[19]16个青贮玉米自交系主要性状的配合力分析及通径分析. 廖长见,林建新,王颖姮,纪荣昌,卢和顶,陈山虎. 2010

[20]转pepc基因籼稻恢复系“N175”产量相关性状分析. 马宏敏. 2014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