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福建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生物炭对茶园酸性红壤氮素养分淋溶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刘岑薇 1 ; 叶菁 1 ; 李艳春 1 ; 林怡 1 ; 王义祥 1 ;

作者机构: 1.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生态研究所

关键词: 生物炭;酸性红壤;茶园;土壤养分;硝态氮;铵态氮;全氮

期刊名称: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ISSN: 1008-0864

年卷期: 2020 年 005 期

页码: 181-186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福建省山地茶园水土流失严重,高坡度开垦茶园会造成土壤养分淋失,引起土壤酸化.为研究生物炭对茶园酸性土壤氮素养分淋溶的影响,采用室内土柱模拟试验,设置对照CK(C0N0)、单施常规量氮肥(C0N1)、单施两倍量氮肥(C0N2)、常规施氮肥增施2%生物炭(C1N1)、常规施氮肥增施5%生物炭(C2N1)5个处理,研究不同生物炭和氮肥添加处理下茶园酸性土壤氮素养分淋溶变化和规律.结果表明,常规施肥条件下,随着生物炭添加量增大,淋滤液体积显著降低,全氮、硝态氮、铵态氮的淋失量显著降低.添加生物炭处理土柱中NO3--N和NH4+-N的淋溶开始时间均晚于未添加生物炭处理土柱,且NO3--N的浓度峰值较NH4+-N的出现早.与C0N1相比,生物炭施用处理(C1N1和C2N1)显著提高了土壤pH,NO3--N的淋溶量分别降低了60%和77%,NH4+-N的淋溶量分别降低了40%和39%.就不同氮素形态而言,C1N1和C2N1处理中均先检测到NO3--N,说明生物炭对NH4+-N的固持能力大于NO3--N.研究表明在茶园酸性红壤中添加生物炭可减缓氮素损失,提高土壤养分含量,结果为茶园酸性红壤的土壤改良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意义.

  • 相关文献

[1]施氮量和DCD对蕹菜生长、硝酸盐累积及土壤氮素形态的影响. 何盈,蔡顺香,何春梅,罗涛. 2007

[2]武夷山常绿阔叶林土壤铵态氮、硝态氮季节变化研究. 李巍. 2012

[3]沼液对狼尾草产量和土壤无机氮素及酶活性的影响. 杨庆,钟珍梅,翁伯琦,黄秀声,游小凤. 2016

[4]施肥条件下白云石粉对菜地土壤氮素转化的影响. 林琼,吴昭珍,邱孝煊,陈子聪,吴一群. 2014

[5]秸秆对尿素氮在土壤中转化的影响. 邹晨怡,丁洪,王亚萨,张玉树,余居华,郑祥洲. 2021

[6]添加生物质炭对酸性茶园土壤pH和氮素转化的影响. 陈玉真,王峰,吴志丹,尤志明,王义祥. 2016

[7]生物炭对酸化茶园土壤性状和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 王义祥,黄家庆,叶菁,李艳春,林怡,刘岑薇. 2020

[8]施用生物炭提高酸性红壤茶园土壤的微生物特征及酶活性. 郑慧芬,吴红慧,翁伯琦,叶菁,曾玉荣,王义祥. 2019

[9]生物炭对强酸性茶园土壤酸度的改良效果研究. 王义祥,辛思洁,叶菁,郑慧芬,李艳春. 2018

[10]茶园土壤酸化改良中生物炭应用5a后的稳定性研究. 钱莲文,余甜甜,梁旭军,王义祥,陈永山. 2022

[11]不同月份乌龙江湿地土壤有机质、全氮以及微生物数量动态变化. 陈丽华,陈涵贞,苏德森,吕新,李玥仁. 2009

[12]亚热带地区不同种植年限果园土壤团聚体结构及有机碳、氮分布特征. 林诚,郑祥洲,郭宝玲,丁洪,解钰,张玉树. 2019

[13]城市污泥高温好氧堆肥过程中碳氮含量的变化特征. 林诚,刘用波,林福光,李昱. 2019

[14]福建茶园土壤Zn含量及其影响因素. 林琼,颜明娟,李小玲,蔡顺香,邱孝煊,陈子聪. 2012

[15]定位施用菌渣对稻田土壤团聚体中碳氮含量的影响. 栗方亮,张青,王煌平,王利民,王秋营,罗涛. 2017

[16]室内恒温条件下稻田土壤中菌渣的分解过程及CO_2释放特征. 栗方亮,王煌平,张青,王利民,安梦鱼,罗涛. 2017

[17]土壤无机氮解吸特性和菜稻轮作对田间渗漏水硝态氮浓度的影响. 李娟,章明清,孔庆波. 2018

[18]沼液不同氮素水平对狼尾草产量、质量、氮素利用率和土壤剖面硝态氮分布的影响. 黄秀声,黄勤楼,翁伯琦,冯德庆,陈钟佃,钟珍梅. 2014

[19]福建菜田氮、磷积累状况及其淋失潜力研究. 章明清,姚宝全,李娟,孔庆波. 2014

[20]不同施氮量对菜-稻轮作土壤硝态氮累积的影响. 李娟,章明清,孔庆波,姚宝全. 2013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