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甘肃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生物技术在小麦抗锈育种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李玲 1 ; 虎梦霞 2 ; 张文涛 2 ; 王万军 3 ; 曹世勤 4 ; 黄瑾 4 ; 张勃 4 ; 孙振宇 4 ; 贾秋珍 4 ;

作者机构: 1.兰州市农业科技研究推广中心

2.甘肃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

3.天水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甘谷绿色农业研究中心

4.甘肃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关键词: 生物技术;小麦;抗锈育种;基因编辑

期刊名称: 寒旱农业科学

ISSN: 2097-2172

年卷期: 2024 年 006 期

页码: 510-514

摘要: 条锈病是小麦生产上最主要的病害之一,培育抗锈新品种是提高产量和保障粮食安全的关键,生物技术的快速发展有效促进了小麦重要性状相关基因的挖掘与利用。通过阐述了细胞工程、染色体工程、分子标记、基因编辑、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等技术在小麦抗锈相关性状改良和应用中的研究现状,分析了小麦抗锈育种中尚需解决的问题,旨在为生物技术在甘肃小麦抗锈育种中的应用及其发展提供支持。

  • 相关文献

[1]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在玉米分子育种中的应用概述. 尹祥佳,翟琛,李晶,南铭,郝楠. 2023

[2]国内外转基因与基因编辑作物监管现状. 李红杰,贾亚男,张彦军,王兴荣,陈丽梅. 2023

[3]外源DNA导入小麦选育抗条锈新资源的研究. 倪建福,崔文娟,曹世勤. 2010

[4]高大气CO2浓度下氮素对小麦叶片光合作用及碳水化合物含量的影响. 于显枫,张绪成,马一凡. 2010

[5]新型抗旱保水剂在小麦、玉米生产中的作用. 李秀君,杨封科. 2001

[6]新型抗旱保水剂在小麦、玉米生产中的作用. 李秀君,杨封科. 2002

[7]半干旱冷凉区小麦增产新模式研究. 曹国番,李秀君. 2001

[8]小麦锌指蛋白基因的克隆、序列与表达分析. 万平,令利军,周文娟,张文俊,凌宏清,朱立煌,张相岐. 2004

[9]作物细胞核雄性不育杂种优势利用的NX-ms模式. 周宽基,王世红,刘忠祥,冯毓琴,张永生,袁明璐,王根轩. 2003

[10]黄土高原干旱半干旱区旱地全膜覆土免耕栽培小麦/小麦/马铃薯轮作体系的施肥技术研究. 郭天文,侯慧芝,吕军峰,张平良,董博. 2014

[11]甘肃省小麦、大麦和燕麦主产区孢囊线虫病的分布调查. 李惠霞,刘永刚,李敏权. 2010

[12]高粱DNA导入小麦后代的和面仪曲线变化. 王晓娟,李兴林,倪建福,王亚馥. 2000

[13]导入外源DNA小麦变异类型的光合特性研究(简报). 王晓娟,孔英珍,王亚馥,庞斌双,倪建福. 2000

[14]水肥耦合对小麦玉米带田产量效应及土壤水分动态研究. 杨蕊菊,柴守玺,马忠明,车宗贤,包兴国,张久东. 2011

[15]不同水分条件下冬小麦的水分利用效率、产量和可溶性糖含量. 马明生,樊廷录,王淑英,李尚中,赵刚. 2010

[16]小麦锌指蛋白基因的克隆、序列与表达分析(英文). 万平,令利军,周文娟,张文俊,凌宏清,朱立煌,张相岐. 2004

[17]氮离子束对小麦种子不同部位作用的突变效应(英文). 卫增泉,颉红梅,张金莲,李强,高清祥. 2003

[18]氮素水平对小麦根-冠生长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张绪成,郭天文,谭雪莲,高世铭,上官周平. 2008

[19]甘肃省小麦品种(系)抗条锈性鉴定及评价. 杨芳萍,王生荣. 2006

[20]小麦持久抗条锈病品种的定量判别研究. 董云,尚勋武,周祥椿,殷学贵,谢鸣. 2006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