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甘肃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减氮后移配施生物有机肥对玉米产量、氮肥利用效率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刘有民 1 ; 张燕 1 ; 朱建强 1 ; 葛承暄 2 ; 郭世乾 2 ; 张立勤 3 ;

作者机构: 1.甘肃省酒泉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2.甘肃省耕地质量保护总站

3.甘肃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

关键词: 玉米;氮肥减量后移;生物有机肥;产量

期刊名称: 农业科技与信息

ISSN: 1003-6997

年卷期: 2024 年 004 期

页码: 57-62

摘要: 为明确玉米配施生物有机肥的合理减氮后移比例,达到化肥减施增效的目的,以不施肥为对照,在常规施肥的基础上进行氮肥减施后移并配施生物有机肥研究,分析不同处理对玉米生长情况、产量、氮肥利用效率及土壤养分的影响。结果表明:氮肥减量后移配施生物有机肥对玉米生育期的影响较小,但对株高、茎粗、穗长、穗粗、穗行数、行粒数和百粒重均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不仅能提高玉米产量,还能提高氮肥利用效率和土壤养分。综合来看,当氮肥减量10%配施生物有机肥后,基肥30%+拔节期20%+大喇叭口期30%+灌浆期20%的施氮方式效果最好,玉米产量和氮肥利用效率最高,在保证玉米高产的同时达到了氮肥减量增效的目的,是较为理想的节氮施肥方式。

  • 相关文献

[1]半干旱区氮肥运筹对全膜双垄沟播玉米水肥利用和产量的影响. 王红丽,张绪成,于显枫,侯慧芝,方彦杰,马一凡. 2020

[2]生物有机肥部分替代化肥对日光温室番茄生长与光合特性及肥料利用率的影响. 张俊峰,颉建明,张玉鑫,马彦霞. 2022

[3]不同施肥处理对陇东旱塬冬小麦产量及土壤肥力的影响. 张建军,樊廷录,郭天文,王勇,赵刚,党翼,王磊,唐小明,李尚中. 2012

[4]生物有机肥对苹果腐烂病防控效应研究. 牛军强,董铁,尹晓宁,孙文泰,刘兴禄,马明. 2019

[5]生物有机肥GSJ-1对马铃薯土壤疮痂病病原菌分布影响及生防效果研究. 靳海波,王文丽,邱慧珍,李娟,赵旭. 2015

[6]土壤灭菌-生物有机肥联用对连作马铃薯及土壤真菌群落结构的影响. 刘星,张文明,张春红,邱慧珍,李瑞琴,王蒂,沈其荣. 2016

[7]旱地玉米覆盖栽培的土壤水热及产量效应. 杨封科,高世铭,张绪成,马一凡. 2014

[8]水肥耦合对小麦玉米带田产量效应及土壤水分动态研究. 杨蕊菊,柴守玺,马忠明,车宗贤,包兴国,张久东. 2011

[9]秋覆膜对旱地玉米土壤水分和产量的影响. 刘晓伟,何宝林,郭天文,康恩祥. 2011

[10]氮素营养对黄土高原旱地玉米产量、品质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宋尚有,王勇,樊廷录,高育锋,唐小明,李尚中. 2007

[11]陇单7号饲用玉米适宜种植密度及施肥量和方式初探. 李志明. 2011

[12]耕作措施对玉米的影响. 罗照霞,杨志奇,马忠明,杨虎德. 2014

[13]不同基因型玉米冠层温度与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关系. 王国宇,宋尚有,樊廷录,李尚中,赵刚. 2009

[14]河西-熟制灌区玉米套甘蓝种植模式的水肥耦合效应. 胡新元. 2011

[15]河西一熟制灌区玉米套甘蓝种植模式的水肥耦合效应. 胡新元. 2011

[16]有限供水对河西绿洲灌区玉米耗水量及产量的影响. 连彩云,马忠明,曹诗瑜. 2013

[17]不同农作措施对黄绵土坡耕地地表径流养分流失及玉米产量的影响. 罗照霞,杨志奇,马忠明,杨虎德. 2015

[18]沿黄灌区玉米套种针叶豌豆栽培模式研究. 唐文雪,杨思存,马忠明. 2009

[19]西北旱作区不同种植密度对玉米光合特性和产量的影响. 何海军,王晓娟,寇思荣. 2017

[20]不同株型玉米基因型对干旱胁迫的响应分析. 赵小强,陆晏天,白明兴,徐明霞,彭云玲,丁永福,庄泽龙,陈奋奇,张大志. 2020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