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福建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间作百喜草对坡地茶园磷流失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朱惠琼 1 ; 杜理旺 1 ; 罗旭辉 1 ; 黄光樑 1 ;

作者机构: 1.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生态研究所;农业部福州农业生态环境试验站;福建省红壤山地农业生态过程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茶园;单作;间作;降雨量;径流量

期刊名称: 亚热带水土保持

ISSN: 1002-2651

年卷期: 2023 年 35 卷 003 期

页码: 25-29,32

摘要: 茶园是南方种植业面源污染源之一,但不同茶园管理模式的磷流失存在差异,探析茶园间作的磷流失规律与特征,对科学评估生态茶园的农业面源污染减排效应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福建省福州市宦溪镇生态茶园为研究对象,应用径流小区法开展长期定位试验,观测了2016~2018年16场降雨产流事件中顺坡单作(T1)、顺坡间作(T2)、梯台单作(T3)、梯台间作(T4)的茶园径流量和磷素浓度、磷素流失量,间作植物为百喜草.结果表明:茶园间作(T2、T4)比茶园单作(T1、T3)径流量减少0.1~2m3/(100m2);径流总磷(TP)浓度下降最高达80%、可溶性总磷(TDP)浓度下降最高达100%、颗粒态磷(PP)下降最高达83.3%;径流TP流失量下降最高达82.3%、TDP流失量下降最高达100%、PP流失量下降最高达85.3%;磷流失以颗粒态为主(51.7%~72.3%).径流量与降雨量、径流量与TP浓度、TDP浓度、磷素流失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径流量与PP浓度、磷素浓度之间、磷素浓度与磷素流失量、磷流失量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

  • 相关文献

[1]间作百喜草对坡地茶园氮素流失的影响. 朱惠琼,杜理旺,罗旭辉,黄光樑. 2023

[2]几种牧草在福建侵蚀茶园生态修复中的应用. 罗旭辉,钟珍梅,詹杰,陈清山,黄毅斌. 2009

[3]茶园间作灵芝对土壤细菌多样性和群落结构的影响. 李艳春,林忠宁,陆烝,刘明香. 2019

[4]基于水土保持的生态茶园间作作物的选择及配套措施. 詹杰,李振武,应朝阳. 2018

[5]茶园间作不同绿肥对节肢动物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的影响. 李慧玲,郭剑雄,张辉,王定锋,王庆森,曾明森,林乃铨,吴光远. 2016

[6]气象因子对福建枇杷果实锈斑病发生的影响. 刘友接,许家辉,蒋际谋,陈秀萍,马海波. 2009

[7]安溪县主要产茶乡镇土壤肥力现状浅析. 王文建. 2008

[8]屏南县发展高山生态观光茶园的设想. 薛巧英,王振康. 2007

[9]茶园饼肥的应用研究进展. 陶湘辉,王秀萍,钟秋生. 2009

[10]福建省典型茶园土壤硒含量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余文权,王峰,陈玉真,单睿阳,尤志明,臧春荣,陈常颂. 2020

[11]林地转变为茶园的土壤pH及养分变化特征. 林诚,陈子聪,吴一群,颜明娟. 2020

[12]林地转变为茶园对土壤团聚体及渗透性能的影响. 陈玉真,王峰,吴志丹,江福英,张文锦,翁伯琦,罗旭辉,尤志明. 2018

[13]4种植物物料改良茶园土壤酸度的效果. 李艳春,李兆伟,王义祥. 2021

[14]生物炭对茶园酸性红壤氮素养分淋溶的影响. 刘岑薇,叶菁,李艳春,林怡,王义祥. 2020

[15]我国典型茶区化学氮肥施用与生产运输过程的温室气体排放量估算. 王峰,陈玉真,吴志丹,江福英,张文锦,翁伯琦,尤志明. 2020

[16]茶园寄生性天敌昆虫的保护利用研究进展. 李慧玲,张辉,王定锋,李良德,曾明森,吴光远,王庆森. 2020

[17]生物炭对酸化茶园土壤性状和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 王义祥,黄家庆,叶菁,李艳春,林怡,刘岑薇. 2020

[18]茶园套种对灵芝生长和品质的影响. 林忠宁,陆烝,林怡,李艳春,刘明香. 2020

[19]绿肥对茶园生态系统的影响及其发展对策. 王峰,吴志丹,江福英,张文锦,尤志明. 2012

[20]不同类型茶园土壤团聚体组成特征及稳定性研究. 王峰,陈玉真,尤志明,吴志丹,江福英,陈芝芝,翁伯琦. 2014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