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河北省农林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黄淮海地区大豆产量及其稳定性评价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秦君 1 ; 杨春燕 1 ; 谷峰 1 ; 张耀斌 1 ; 冯燕 1 ; 唐晓东 1 ; 刘长友 1 ; 张孟臣 1 ;

作者机构: 1.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粮油作物研究所/国家大豆改良中心石家庄分中心/农业部黄淮海大豆生物学与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大豆;双标图;产量;适应性

期刊名称: 中国农业科学

ISSN: 0578-1752

年卷期: 2013 年 46 卷 03 期

页码: 451-462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目的】解析黄淮海地区大豆育成品种产量构成因素对产量的贡献及其品种与环境的互作,鉴定代表性品种高产与稳产性,为黄淮海大豆育成品种在生产及育种中的有效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能够直观分析农作物双向数据的GGE(genotype+genotype-by-environment interaction)双标图,根据GGE中的"环境之间的关系"("environmental vector"view)、"哪个赢在哪里"("which-won-where"view)及"高产性和稳产性"("mean VS stability"view)分析参试品种的高产特性与不同年份试验的代表性,解析黄淮海区域有代表性的94个夏大豆品种在2008—2010年份的产量与产量组成因子。【结果】不同年份相同区域的试验品种表现差异很大,品种与环境存在互作。单株粒重、单株粒数、单株荚数、百粒重是产量的主要贡献性状,其中,影响产量最重要的因素是单株粒重。三年中,受不同年度环境影响较小、稳产性较好且高产的品种有冀9号-3L-2、冀豆17、徐豆10号、中作00-484和7651-1。【结论】在产量构成因素中,对产量影响的最重要因子是单株粒重,其次为单株粒数、单株荚数和百粒重;相同区域不同年份间品种产量差异较大,品种与环境之间存在互作。

  • 相关文献

[1]大豆微核心种质在黄淮地区的区域适应性分析. 刘章雄,杨春燕,徐冉,卢为国,乔勇,张礼凤,常汝镇,邱丽娟. 2011

[2]四种除草剂对大豆安全性研究. 樊翠芹,李香菊,王贵启,李秉华,苏立军. 2004

[3]不同糜子品种的丰产 稳产及适应性分析. 相金英,李海权,降彦苗,朱学海,董明,耿玲玲,刘国庆. 2017

[4]绿豆新品种产量及主要农艺性状鉴定与评价. 王珅,范保杰,刘长友,王彦,张志肖,苏秋竹,时会影,沈颖超,王学清,田静. 2024

[5]谷子与花生/大豆间作对产量效益的影响及其品种间差异. 崔纪菡,李顺国,刘猛,郭帅,赵宇,马俊婷,夏雪岩. 2020

[6]河北省药食同源大豆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胡春芳,李敏,冯改静. 2019

[7]不同氮磷钾水平对夏大豆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蒋龙刚,史建硕,郭丽,任燕利,潘丽佳,王丽英. 2023

[8]芸薹素内酯乳油对大豆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樊翠芹,李香菊,王贵启,苏立军,李秉华. 2005

[9]大豆绿肥腐解规律及其对玉米产量的影响. 王秀领,闫旭东,徐玉鹏,刘艳坤,刘忠宽. 2011

[10]大豆不同群体叶面积指数及干物质积累与产量的关系. 曹金锋,赵双进,卢思慧,王茹芳,高广居,胡铁欢,徐泽茹,吴凤训. 2009

[11]耐密性春大豆品种光合特性研究. 郑伟,谢甫绨,郭泰,王志新,李灿东,张振宇,吴秀红,张茂明,王庆胜,侯升林. 2014

[12]不同大豆品种对乙草胺的敏感性研究. 王贵启,李香菊,李秉华,苏立军. 2006

[13]不同大豆品种产量与养分吸收差异性研究. 蒋龙刚,任燕利,史建硕,郭丽,王丽英,李若楠,王平. 2022

[14]不同覆盖方式和灌水量对甘蓝生长、品质及产量的影响. 李娟,范凤翠,石玉芳,李志宏,高丽红,刘胜尧. 2010

[15]鸭梨花粉直感效应及其机制研究. 陈景顺,宋金耀,董存田,刘全国,张新生. 1999

[16]河北滨海地区地被菊引种栽培试验初报. 郭艳超,董文琦,王文成,郑丽锦,李可晔,刘善资. 2016

[17]我国花生机械化收获影响因素分析及发展建议. 温长文,王进朝,陈思刚. 2011

[18]甘薯对二斑叶螨繁殖的适应性评价. 方美娟,何晓庆,刘冬,马雪可,王玉波. 2018

[19]冀棉13号品种简介. 边云兮. 1990

[20]不同熟性棉花品种在冀东棉区的适应性分析. 王树林,祁虹,张谦,王志忠,林永增,李智峰,周永萍. 2011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