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基于双向温度梯度系统的槟榔萌发及生理响应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黄丽云 1 ; 李东霞 1 ; 陈君 1 ; 刘立云 1 ; 周焕起 1 ;

作者机构: 1.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椰子研究所;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槟榔研究中心

关键词: 双向温度梯度系统;槟榔;萌发;生理生化

期刊名称: 热带作物学报

ISSN: 1000-2561

年卷期: 2019 年 08 期

页码: 1501-1506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本研究以‘热研1号’槟榔种子为供试材料,借助双向温度梯度系统控制面板设置49个昼夜温度处理(最高温区48℃,最低温区20℃),研究其对种子萌发率、生长状况及生理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槟榔种子萌发最佳昼夜温度组合为29/25℃,萌发率100%,生长态势最佳;20/20℃条件下槟榔种子有萌发,但发芽率为80%,种子长势一般;48/48℃条件下种子不萌发。根据长势状况,以及酶活(SOD、POD、GR)测定,明确了最适于种子萌发及生长的温度范围为25/20~34/25℃。另外种子萌发所需日积温560~744℃·h为宜,萌发总积温不宜超过24 864℃·h。实验还证实了槟榔种子变温处理比常温萌发效果更好。

  • 相关文献

[1]槟榔科学研究近况分析. 李晓娜,曾小红,谢龙莲,李一萍,董定超,孙继华,曾安逸,徐小俊,张慧坚,曾筱芬. 2017

[2]海南槟榔产业前景分析. 周焕起.

[3]槟榔资源鲜果的质构评价研究. ZHOU Huanqi,周焕起,HUANG Liyun,黄丽云,LIU Liyun. 2015

[4]海南屯昌县生态型高新农业调查报告. 谭勇,温春生,陈秋波. 2009

[5]低温对槟榔幼苗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 吴敏,曹红星,冯美利,陈思婷,王贵美,李杰. 2010

[6]槟榔、橡胶化感作用的初步研究. 颜桂军,朱朝华,陈秋波,邱庆军,刘美珍. 2006

[7]万宁市槟榔主要害虫的发生与防治. 黄山春,许喆,林松,覃伟权,刘丽,朱辉,阎伟. 2014

[8]槟榔间作香露兜对土壤微生物丰度与多样性的影响. 钟壹鸣,王志勇,秦晓威,廖丽,张昂,鱼欢,吉训志. 2022

[9]适宜槟榔幼苗根系生长的土壤水含量筛选. 陈歆,龚晶晶,彭黎旭,刘贝贝. 2016

[10]不同密度槟榔问作对香草兰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 王辉,庄辉发,宋应辉,赵青云,朱自慧,王华. 2012

[11]施肥对槟榔坐果率及产量的影响. 杨福孙,孙爱花,边子星,颜彩燕,黄修冬. 2015

[12]槟榔黄化病病原研究及防控中存在的问题及展望. 唐庆华,宋薇薇,于少帅,牛晓庆,覃伟权. 2021

[13]槟榔基因组DNA提取及ISSR反应体系的优化. 任军方,唐龙祥. 2010

[14]槟榔热风干燥工艺的研究. 张可喜,符新,王祝年,符永进. 2006

[15]槟榔多酚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于鑫,唐敏敏,赵松林,宋菲. 2023

[16]剥壳与切头对槟榔种子发芽的影响. 陈思婷,王萍. 2011

[17]广东省槟榔种植现状及产业发展思考. 刘帆,刘立云,周焕起,黄丽云. 2023

[18]槟榔果实脂溶性化学成分的GC-MS分析. 郭志凯,梅文莉,曾艳波,王辉,戴好富. 2012

[19]基于SWOT分析的海南省槟榔产业发展思考. 王华,冯焕德,王登峰. 2019

[20]海南首次报道双线嗜粘液蛞蝓危害槟榔. 牛晓庆,周焕起,林兆威,刘博. 2021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