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蔡俊德 1 ; 汪雁峰 1 ; 邓青 1 ;
作者机构: 1.浙江省农科院园艺所
期刊名称: 中国蔬菜
ISSN: 1000-6364
年卷期: 1983 年 1 卷 01 期
页码:
摘要: 一、前言 长豇豆是一种喜温耐热的蔬菜,在35℃的高温下仍能正常生长结荚,营养丰富,成为炎夏缺菜时期的重要蔬菜之一。在国外直豆除鲜荚外,干豆粒也是主要粮菜食品,主产于非洲,拉丁美洲和东南亚一带,为发展中国家的主要蛋白质来源。我国长豇豆品种很多。自红咀燕(一点红)在全国推广后,以其早熟,结荚性好,适应性广等特点,迅速成为全国各地的主栽品种之一。近年来,在我省由于种性不断退化,抗性减弱,花叶病毒严重,致使豆荚变细而短小,质量变劣,产量下降。因此选育一个具有抗花叶病毒能力强,优质高产的新品种,就成为生产上急待解决的问题。 设于非洲尼日利亚伊巴丹市的国际热带农业研究所,是目前世界缸豆资源和研究中』O,除少量研究改进鲜菜用区豆外,以研究选育抗病高产、优质、高蛋白的籽用种为主。国内开展区豆育种工作为数不多,曾育成而提供生产试种的如华南农学院的“银燕”,河北省经作所的“冀肛”等。几年来我们虽然通过品种引种,辐射育种及提纯复壮等措施,尚未选出一个能代替红咀燕的优良品种。为此于1977—1980年采用常规杂交系谱育种法,终于育成“之直28—2”。 二、选育经过 “之叵28—2”新品种是经过7代系谱选育而成。1977年春在引种和地方品种整理的基础上选择具有不同优良性状的品种为亲本,通过人工有性杂交,配制30个组合(包括正反交)。于当年夏种植Fl。采用系谱选择法,至 1978年春( F。)选出原代号“28—2”株系表现结美性好,早熟等优良性状。夏季即进行品系比较,性状基本稳定,当年(1979)秋到福建南繁增代(Fe)。1980年春两季在全省6个地区进行联合区试,比当地主栽品种红咀燕早期增产36.4%,总产量增加22.4%。与此同时,在杭州市常青大队十个生产队进行示范,平均亩产为3000—3500斤以上,并经山东、福建、上海和江苏部份地区引种表现良好。1980年9月在杭州召开全省“28—2”社豆新品种现场鉴定会议,确定为优良品种定名“之更28一2”,推荐全省推广。 1981年全省种植面积达500多亩。并于杭州、金华、宁波、区县、加兴和绍兴等市繁殖大量良种,取代红咀燕已成为我省的主栽品种。 三、“之R28—2”新 品种的主要性状 1.形态特征;株高260—300厘米,22一25节,分枝性弱,荚色淡绿,荚长55—65厘米以上,最长达90厘米以上,粗0.8—1.0厘米,单荚重20—30克,花紫红色,种皮红紫色。(种荚形态见封四)。 2.生长习性:以播种期( 5月 12日)“至开花前(6月19日) 37天中营养生长期的生长量表明,“之区28—2”前期生长快,生长量明显超过对照(红咀燕),平均株高154.5厘米,较对照108.5厘米增长42.0%,节数11.2节较对照10.1节增加11.0%。植株分叉数在一节以下的株率为64%与对照66%、相似,均属于分叉性弱以主蔓结荚类型,株型紧凑,适合密植,增产潜力较大。 3.开花与结荚:肛豆开花结荚始期的迟早,持续时间长短,与播种期所处温度,光照条件有关,但主要取决于植株前期的生长速度与第一花序着生节位的高低(表二)。 (1)从不同播种期看,无论“之更28一2”或“红咀燕”,不同播种期植株生长期间所处的温度条件不同,开花结荚期有明显差异。如4月ZI日播种的,前期气温和地温一般在15℃左右,温度偏低,出苗迟,幼苗生长缓慢,因而播种至始花期需53-55夭。5月10—12日播种者,气温迅速上升,植株生长加速,至始花期为40一的天;7月1日或 7月24日播种者仅32—39天。各播种期至开花始期所需天数与对照相差不大。在正常栽培时期,播种至始收期一般需50—61天不等,总收获期则为30—50天。(2)不同品种植株生长速度和花序着生节位与开花结美有密切关系,从表三综合分析,“之区is一2”第一花序着生节位虽较对照偏高,但植株前期生长量明显超过对照,从而抵销了第一花序节位偏高的缺陷。在全省6个试区调查结果,两个品种从播种至始花期与始收期基本相同,均属于早熟类型。而两者在七节以上各节均连续着生花序,其增产潜力很大。 4.果荚性状:“之肛28—2”单果果荚的长度为61,60厘米,果荚粗为0.8—1.0厘米,单荚重22.37克,较对照果荚长度49.13厘米,粗0.65—0.80厘米,单荚重量16.06克分别增加25.456,23.11—25%和39.3%。每斤平均果荚数24.0条,较对照31.0条,减少7条。表现荚长而粗,单荚重。另外,由于采收期不同,植株所处的营养条件不同,采收中期生长旺盛,养份充足,所结的果荚较前期或后期的果英长而粗,单英重。1978年夏经统计整个采收期的总结荚数表明,“之缸28—2”较对照增加15.8%,果英长、粗度与单果重变化较少。果荚均匀一致,商品质量较佳,而对照后期极易出现“鼠尾”和鼓粒等现象,商品价值下降。 四、抗病性与适应性 抗病性与适应性是一个胆豆品种能否在不同地区或不同季节栽培,并获得季季高产的主要因素。 从表五看,“之区28—2”具有较强的抗花叶病毒病能力。无论春播或夏播栽培。病情指数都在1.0以下,生长好,抗病强,而对照病情指数高达42.0—63.7,随着气温升高,发病越严重。但其对煤污病抗性较弱与对照相似,这与双亲的抗性不强有关。在结荚盛期若遇多雨天气,容易发病。“之巨28一2”对日照要求不严,春夏季均能栽培,可以排开播种,分期采收。在杭州地区从4月下至7月下旬,露地直播或育小苗移植,都能获得较好的产量。 五、产量 从选育的“之处28—2”品种看,除其植株生长势强,叶片小,株型紧凑,宜于密植增加单位面积株数外,其单株结美数较对照增加15.3%,单果重增加39.3%,是该品种较对照取得高产稳产的决定因素(表六)。 六、“之E28—2”新品种 选育过程中几个问题的讨论 1.豆类苗菜选育种途径问顾直豆为自花授粉作物,其基因型趋向纯合,遗传性比较稳定。正确选配亲本进行杂交,应用系谱选择法,自交后代优良性状较容易稳定。。我们于1977—1980年采用杂交系谱选择法,,至4—5代某些株系优良性状已基本稳定,三年(7代)就选出“之区28—2”新品种。,如采用辐射处理,由于变异辐度很大,要求种植株数多,面积大且时间长。提纯复壮虽然也能改进品种性状,但有一定限度。据后期金等(1972年)报道,国际热带作物研究站一般也是采用杂交育种来培育征豆新品种。因此,我们认为采用杂交系谱选育法,是迅速培育肛豆优良品种的有效途径。 2.杂交亲*的选配问团正确的选择亲本是杂交育种的关键。我们选种目标是早熟高产,根据植物的进化演变规律,早熟和高产是进化程度较高的性状,也就是亲本必须是理想的栽培类型。我们从30个杂交组合后代中,筛选出优良品系较多的杂交组合只有4一5个,其中以“红咀燕X杭州青缸”最好,选出几个优良株系。这与母本“红咀燕”具有早熟,结荚性好和适应性强有关;父本“杭州青肛”为本地优良农家品种,具有品质佳和生长势强的特性,正好与“红咀燕”的性状起互补作用,其杂交后代表现优良性状的株系就多。这样就能获得基本满足育种目标的要求。一、苛Z, S.利用一年多代异地繁育,是加速育种,选育适应性强的新品种的有效措施肛豆品种除少数外,对日照要求不严,春夏均能栽培。我们利用这一特点,每年繁育2一3代,因此有效的缩短了育种年限。由于每年春夏两季进行单株选择,这对各系统的适应性是一个很好的选择机会。 4.研究遗传规律,提高育种效率关于征豆遗传规律研究报道较少,所以我们在开展育种工作同时,对几个性状的遗传表现,进行了观察,发现许多品种的几个质量性状均受简单的一对细胞核基因控制,具有明显的显隐性关系。果色遗传:“红咀燕”的荚色呈淡绿色为隐性,“杭州青肛”的美色呈青色为显性,杂交后Fl为青色,F。分离后,一旦出现谈绿荚色植株(纯隐性基因控制),后代不再分离。种籽粒色遗传:“红咀燕”为黑色,“杭州青在”为紫色,黑籽对红籽是显隐性关系,杂交Fl为黑籽,F。的分离比例为3黑比1红。所以当出现红紫色籽粒时,其性状稳定不再分离,我们就是利用这些主要性状遗传表现,结合其他优良性状,对早期世代的优良植株进行选择。“之肛28— 2”就是在早期世代( F4)按其荚色与种籽色表现为隐性性状结合结荚特性、抗性等初步确定为优良品系,经加快繁殖,在三年时间内育成优良的新品种。因此加强研究拉豆的性状遗传变异规律,对既快又准地选出新品种是十分重要的。“之豇28-2”豇豆新品种选育及遗传性状观察@蔡俊德$浙江省农科院园艺所 @汪雁峰$浙江省农科院园艺所 @邓青$浙江省农科院园艺所
- 相关文献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多亲本多重杂交技术在矮蔓长豇豆新品种选育上的应用
作者:汪宝根;汪雁峰;李国景;吴晓花;鲁忠富;徐荣亮
关键词:多亲本;多重杂交;矮蔓;长豇豆
-
浙江省高山蔬菜产业特点及发展措施
作者:何圣米;杨悦俭;汪雁峰;郑云林;李必元;徐明飞
关键词:浙江;高山蔬菜;发展前景;产业
-
浙江省高山蔬菜产业现状及发展前景
作者:何圣米;杨悦俭;汪雁峰;郑云林
关键词:浙江省;高山蔬菜;夏淡伏缺;生产品种
-
早春豇豆保护地栽培技术
作者:高迪明;张渭章;汪雁峰;吴晓花;汪宝根
关键词:
-
丝瓜新组合浙丝一号
作者:高迪明;张渭章;汪雁峰;吴晓花;汪宝根
关键词:
-
豇豆新品种 之豇19
作者:高迪明;汪雁峰;张渭章;吴晓花;汪宝根
关键词:
-
26个丝瓜品种引种观察
作者:高迪明;张渭章;汪雁峰;吴晓花;汪宝根
关键词:丝瓜;主要性状;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