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甘肃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甘肃玉米镰孢茎腐病病原菌种群多样性分析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郭成 1 ; 王宝宝 2 ; 王春明 1 ; 张小杰 3 ; 陈晓霞 3 ; 周天旺 1 ; 李敏权 1 ; 段灿星 4 ;

作者机构: 1.甘肃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2.石家庄市农林科学研究院

3.甘肃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

4.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

关键词: 甘肃;玉米;镰孢菌;茎腐病

期刊名称: 核农学报

ISSN: 1000-8551

年卷期: 2021 年 011 期

页码: 2521-2527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为了解甘肃玉米镰孢茎腐病致病菌的种群结构和数量,于2015和2017年在甘肃省10个市(州)采集玉米茎腐病样品42份,根据形态学特征和EF-1α(tef)基因序列分析进行病原菌的种类鉴定。结果表明,共获得10种镰孢菌,分别为禾谷镰孢菌复合种(Fusarium graminearum species complex, FGSC, 59.3%)、拟轮枝镰孢(F.verticillioides,11.5%)、木贼镰孢(F.equiseti,10.3%)、胶孢镰孢(F.subglutinans,5.9%)、层出镰孢(F.proliferatum, 4.7%)、变红镰孢(F.incarnatum, 4.0%)、三线镰孢(F.tricinctum, 1.9%)、温带镰孢(F.temperatum, 1.2%)、锐顶镰孢(F.acuminatum,0.8%)和尖孢镰孢(F.oxysporum, 0.4%),其中三线镰孢和锐顶镰孢作为玉米茎腐病新病原,属国内外首次发现。禾谷镰孢菌复合种、拟轮枝镰孢、木贼镰孢和胶孢镰孢在甘肃四大生态区(陇东地区、陇南地区、陇中地区和河西走廊)均有分布,其余种仅在1~3个生态区分布。利用镰孢菌的特异性引物EF-1α(tef)对甘肃玉米镰孢茎腐病优势病原菌禾谷镰孢复合种进行种群检测,共鉴定出布氏镰孢(F.boothii)和禾谷镰孢2个种群,其比例为2.75∶1。选用玉米品种甘宇301按照柯赫氏法则进行致病性测定,结果发现10种镰孢菌均可致病。本研究结果为甘肃玉米茎腐病的综合防控提供了科学依据。

  • 相关文献

[1]甘肃玉米鞘腐病病原菌种群多样性及优势种遗传多样性分析. 王林英,张小杰,洪流,常卫格,高建昊,周天旺,王春明,郭成. 2024

[2]玉米根际土壤中镰孢菌的构成与定量分析. 葛波,王宝宝,郭成,孙素丽,陈国康,王晓鸣,朱振东,段灿星. 2018

[3]玉米种质资源抗腐霉茎腐病鉴定. 杨洋,陈国康,郭成,张炜,孙素丽,王晓鸣,朱振东,段灿星. 2018

[4]甘肃推广全膜双垄沟播技术的做法及启示. 王恒炜. 2010

[5]2015年甘肃玉米病虫害发生情况调查报告. 郭成,徐生军,金社林. 2016

[6]2017年甘肃9市(州)玉米主要病虫害调查. 郭成,周天旺,王春明. 2018

[7]党参茎基腐病镰孢菌鉴定及其对杀菌剂的敏感性研究. 漆永红,李敏权,曹素芳,蒋晶晶,李雪萍,李青青,徐美蓉,李继平. 2021

[8]宁夏地区玉米镰孢茎腐病病原菌的分离与鉴定. 张小杰,王春明,周天旺,刘浩,沈瑞清,李敏权,郭成. 2021

[9]一种新的党参根腐病害镰孢菌鉴定. 漆永红,李敏权,曹素芳,龚成文,米永伟,武伟国,李雪萍,陈爱昌,孙新荣,李继平. 2021

[10]甘肃陇西黄芩镰孢菌根腐病病原鉴定及其病株根部元素含量的变化. 蒋晶晶,陈爱昌,魏周全,孙兴明,徐美蓉,李雪萍,杜蕙,漆永红. 2023

[11]论甘肃省河西地区啤酒大麦产业化前景. 王效宗. 2003

[12]甘肃省果树产业结构调整优化方案. 张永茂. 1999

[13]甘肃高寒阴湿区农村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建设与产业发展重点. 陆立银,彭忠,袁俊秀. 2003

[14]甘肃丝葚霉生物学特性研究. 何苏琴,李玉奇,文朝慧,孙颉. 1998

[15]甘肃中部地区生态恢复与重建的目标. 刘学录,张仁陟,黄高宝,柴强,杭及钦,杨封科. 2002

[16]甘肃省小麦白粉菌生理专化研究. 李继平,金社林,陈怡蓉,曹世勤,郭致杰. 2001

[17]甘肃省几种主要土壤养分状况的系统研究. 郭天文,赵良菊,李娟. 2002

[18]甘肃省粮食生产的现状及发展对策. 张开乾. 2006

[19]关于构建甘肃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的思考与建议. 陈炳东,樊廷录. 2006

[20]2001~2010年甘肃省农业信息化发展水平评价及分析. 朱昭萍,王生林,董博. 2016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