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福建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茶园土壤酸化改良中生物炭应用5a后的稳定性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钱莲文 1 ; 余甜甜 1 ; 梁旭军 1 ; 王义祥 2 ; 陈永山 1 ;

作者机构: 1.泉州师范学院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2.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生态研究所/福建省红壤山地农业生态过程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生物炭;稳定性;茶园;土壤酸化;理化性质;微观结构

期刊名称: 生态环境学报

ISSN: 1674-5906

年卷期: 2022 年 31 卷 007 期

页码: 1442-1447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茶园土壤酸化已成为制约茶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生物炭对土壤酸度改良显著,在茶园试验短期效果良好,但生物炭对酸性土壤改良的时效性及长期环境效应尚不清楚.该研究设置生物炭田间施入量分别为20、40 t·hm?2,探讨生物炭酸性茶园土壤改良效应,并对施入茶园土壤5 a后生物炭理化性质及微观结构进行表征.结果表明,生物炭施入量为20、40 t·hm?2的茶园土壤在5 a后pH分别提高了0.77和1.11个单位;施入茶园土壤5 a的生物炭,表面形貌发生了物理破碎和剥离现象,但整体孔道结构完整,比表面积减小,平均孔径增大;生物炭表面Na、S、Cl元素消失,Si元素含量增多,新增了Fe、Al元素,生物炭中H含量和N含量升高,因此生物炭可以通过降低土壤交换性铝和土壤交换性酸而改良土壤酸化;生物炭中木质素和纤维素的特征吸收峰消失,说明生物炭在老化过程中含氧官能团数量减少,芳香醚C?O键含量增多.茶园施入量分别为20、40 t·hm?2的生物炭5 a后理化性质及微观结构无显著差异.施入茶园5 a的生物炭结构稳定,具有持续改良酸性土壤的潜能.

  • 相关文献

[1]林地转变为茶园的土壤pH及养分变化特征. 林诚,陈子聪,吴一群,颜明娟. 2020

[2]生物黑炭对酸化茶园土壤的改良效果. 吴志丹,尤志明,江福英,王峰,王成已,张文锦. 2012

[3]炭化温度和时间对烟秆生物质炭微观结构和理化性质的影响. 王成己,吴志丹,胡忠良,唐莉娜,刘岑薇,黄毅斌. 2017

[4]生物炭对茶园酸性红壤氮素养分淋溶的影响. 刘岑薇,叶菁,李艳春,林怡,王义祥. 2020

[5]生物炭对酸化茶园土壤性状和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 王义祥,黄家庆,叶菁,李艳春,林怡,刘岑薇. 2020

[6]施用生物炭提高酸性红壤茶园土壤的微生物特征及酶活性. 郑慧芬,吴红慧,翁伯琦,叶菁,曾玉荣,王义祥. 2019

[7]生物炭对强酸性茶园土壤酸度的改良效果研究. 王义祥,辛思洁,叶菁,郑慧芬,李艳春. 2018

[8]生物炭和炭基肥在烟草农业的应用及展望. 王成己,唐莉娜,胡忠良,李艳春,黄毅斌. 2021

[9]茶树连作障碍形成机制及调控措施研究进展. 李艳春,陈志鹏,林伟伟,李兆伟,林文雄. 2019

[10]长期轮作施肥对菜田土壤pH值的影响及灰色预测模型研究. 张立成,李娟,章明清,姚建族. 2023

[11]牡蛎壳调理剂对稻田土壤环境及水稻生长的影响. 吴一群,郑祥洲,王永明,陈绪龙,余劲聪,文笑,张玉树. 2022

[12]炭基肥添加对蜜柚果园酸性土壤pH和交换性能的影响. 赵琳,刘桂珍,钱笑杰,郭豪,方熊,王飞,李清华,易志刚. 2022

[13]不同类型茶园土壤团聚体组成特征及稳定性研究. WANG Feng,王峰,CHEN Yuzhen,陈玉真,YOU Zhiming. 2014

[14]安溪县主要产茶乡镇土壤肥力现状浅析. 王文建. 2008

[15]屏南县发展高山生态观光茶园的设想. 薛巧英,王振康. 2007

[16]几种牧草在福建侵蚀茶园生态修复中的应用. 罗旭辉,钟珍梅,詹杰,陈清山,黄毅斌. 2009

[17]茶园饼肥的应用研究进展. 陶湘辉,王秀萍,钟秋生. 2009

[18]福建省典型茶园土壤硒含量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余文权,王峰,陈玉真,单睿阳,尤志明,臧春荣,陈常颂. 2020

[19]林地转变为茶园对土壤团聚体及渗透性能的影响. 陈玉真,王峰,吴志丹,江福英,张文锦,翁伯琦,罗旭辉,尤志明. 2018

[20]茶园间作灵芝对土壤细菌多样性和群落结构的影响. 李艳春,林忠宁,陆烝,刘明香. 2019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