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北京市农林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秸秆还田对麦玉系统土壤有机碳稳定性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王学霞 1 ; 张磊 2 ; 梁丽娜 1 ; 宋宁宁 3 ; 刘东生 1 ; 王甲辰 1 ;

作者机构: 1.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植物营养与资源研究所

2.河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3.青岛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关键词: 秸秆还田;有机碳官能团;小麦-玉米轮作;有机碳稳定性

期刊名称: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ISSN: 1672-2043

年卷期: 2020 年 39 卷 008 期

页码: 1774-1782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为揭示不同秸秆还田量对华北小麦-玉米轮作系统土壤有机碳官能团结构及稳定性的影响,研究了秸秆还田5a后土壤有机碳官能团结构、团聚体组成及有机碳含量、活性有机碳含量、土壤铁离子的变化.田间实验设置4个处理:秸秆不还田作为对照(CK)、秸秆1/3还田(S1)、秸秆2/3还田(S2)、秸秆全部还田(S3).采用常规方法测定土壤理化性质、粒径、铁离子及土壤微生物量碳含量,13C核磁共振波谱技术(NMR)检测分析土壤有机碳官能团结构.结果表明:秸秆还田5 a后,土壤总有机碳(TOC)、>2 mm与2.00~0.25 mm团聚体有机碳、可溶性有机碳(DOC)、易氧化态碳(EOC)和微生物量碳(MBC)含量,均随还田量增加而逐渐增加,且不同处理增加量不同,与CK相比,S3处理显著增加了这些有机碳的含量(P<0.05).各处理土壤有机碳以烷基碳与烷氧基碳为主,其次是芳香碳与羰基碳,秸秆还田增加了烷氧基碳、羰基碳(易分解碳组分)含量,降低了烷基碳和芳香碳(难分解碳组分)含量,与CK相比,S3处理显著增加烷氧基碳含量(P<0.05)而显著降低了芳香碳含量(P<0.05).与CK相比,S2、S3处理也显著降低了有机碳的芳香度、疏水碳/亲水碳、烷基碳/烷氧基碳比值(P<0.05),而对脂族碳/芳香碳影响不明显.与CK相比,S3处理显著增加了>2.00 mm团聚体组分,增加了2.00~0.25 mm组分,而降低了0.25~0.053 mm组分和显著降低了<0.053 mm组分(P<0.05).秸秆还田对土壤游离铁、活性铁、螯合铁含量的影响不明显.有机碳官能团组成与土壤因子间的冗余分析表明土壤TOC、MBC含量、团聚体组分、铁离子的改变是导致不同处理间有机碳官能团结构存在差异的重要原因.综上所述,由于短期秸秆还田增加了活性有机碳含量、易分解有机碳组分,减少了难分解有机碳组分,降低了微团聚体物理保护作用,改变了微生物活性和铁离子络合作用,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土壤有机碳稳定性,可能导致麦玉复种系统土壤碳排放水平的增加.

  • 相关文献

[1]减氮条件下配施控释尿素对冬小麦-夏玉米氮素利用及产量的影响. 肖强,刘东生,刘建斌,武凤霞,衣文平. 2023

[2]基于DNDC模型研究春玉米长期秸秆还田的氮肥减施潜力. 李骁,姜蓉,侯云鹏,何萍,邹国元,徐新朋,樊代佳,何新,何文天. 2023

[3]滨海盐碱地秸秆还田对小麦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王拯,张胜全,娄鸿耀,宋科,许春辉,陈兆波. 2023

[4]赤子爱胜蚓(Eisenia fetida)对秸秆施入后土壤有机碳和微生物的影响. 姚影,何静,张一,李钰飞,伍玉鹏. 2015

[5]基于CNKI的中国秸秆还田研究态势分析. 山楠,何艳洁,肖广敏,串丽敏,沈丽,冯占威,王一鸣. 2024

[6]耕作深度调控秸秆还田对农田土壤呼吸的影响. 陈曦,张彦军,邹俊亮,李天姿,于媛,李晶. 2024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