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福建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水稻根长增长和养分吸收动态及其模拟模型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章明清 1 ; 李娟 1 ; 孔庆波 1 ; 姚宝全 2 ; 颜明娟 1 ; 林琼 1 ;

作者机构: 1.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

2.福建省农田建设与土壤肥料技术总站

关键词: 水稻;根长;氮、磷、钾;吸收;建模;速率

期刊名称: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ISSN: 1008-505X

年卷期: 2011 年 17 卷 03 期

页码: 554-562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采用溶液培养和田间试验,研究水稻根长增长和氮、磷、钾吸收动态。在改进蔬菜根长和养分吸收动态模型基础上,建立了适用于一个生长周期的水稻根长增长模型、单位根表面积氮、磷、钾吸收速率模型及其累积吸收动态模型。6个根长增长模型和18个根表氮、磷、钾吸收速率模型以及36个氮、磷、钾吸收动态模型的模拟效果达显著水平。结果表明,随着种植时间的推移,水稻根长增长和氮、磷、钾累积吸收量在整个生育期呈现"S"型特征;根表养分吸收速率在生长前期随种植时间迅速提高并达到最大值,过后则按指数规律下降。溶液培养试验看出,生育期120 d水稻最大根长增长速率和最大根长分别为播种后68.8±5.4 d和108.4±3.9 d,品种间差异很小;最大根长增长速率和根长则为4531.5±1529.4 cm/(pot.d)和(2.8931±0.6237)×105cm/pot,品种间差异较大。田间试验看出,不同施肥处理的氮、磷、钾吸收速率基本同步,早晚稻插秧后约50~60 d根系养分吸收能力达到峰值,临近成熟时养分吸收量达到高峰。研究结果为水稻中后期养分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 相关文献

[1]田间条件下水稻根系钾素吸收限制因子研究. 章明清,李娟,孔庆波,姚宝全. 2013

[2]福建早稻测土配方施肥指标体系研究. 李娟,章明清,孔庆波,姚宝全,颜明娟,林琼. 2010

[3]蔬菜氮磷钾三元肥效模型的MonteCarlo建模法. 李娟,章明清,孔庆波,姚宝全,沈金泉. 2012

[4]4种植物对铅、镉和砷污染土壤的修复作用研究. 钟珍梅,王义祥,杨冬雪,黄毅斌. 2010

[5]天然富硒土壤上三种蔬菜对硒的吸收与转化差异. 张青,王煌平,孔庆波,章赞德,栗方亮,罗涛. 2019

[6]不同氮肥施用量对再生稻氮素吸收和分配的影响. 姜照伟,林文雄,李义珍,谢华安,卓传营. 2003

[7]福建主要蔬菜氮磷钾营养特性及其施肥指标体系研究 Ⅰ.需肥动态模型及其特征参数分析. 章明清,李娟,孔庆波,姚宝全. 2011

[8]高磷对番茄磷素吸收、运转和利用效率的影响. 吴一群,李延,杨际伟. 2009

[9]镁肥对小白菜产量、矿质元素吸收及土壤肥力的影响. 黄东风,王利民,李卫华,邱孝煊,罗涛. 2017

[10]施硒对紫云英硒积累及土壤硒状况的影响. 吴一群,林琼,颜明娟,陈子聪,张辉,高洋帅. 2017

[11]不同C:N条件下一株溶藻弧菌对不同种类氮源的吸收特性. 李艳春,黄毅斌,王成己,叶菁,王义祥. 2013

[12]氟对茶树幼苗营养元素的影响. 钟秋生,林郑和,陈常颂,单睿阳,游小妹,陈志辉. 2019

[13]不同紫云英基因型对难溶性磷吸收利用的影响. 兰忠明,张辉,吴一群,林新坚. 2011

[14]超级杂交稻恢复系"航1号"的选育与应用. 谢华安. 2005

[15]中国水稻杂种优势利用实践与展望. Hua' an Xie,谢华安. 2012

[16]福建省水稻科技创新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翁国华. 2002

[17]水稻内生细菌与根系土壤细菌群落结构的相关性. 刘波,胡桂萍,朱育菁,郑雪芳,苏明星. 2010

[18]水稻品种内生细菌群落结构多样性. 朱育菁,刘波,胡桂萍,郑雪芳,史怀. 2010

[19]基于正向遗传学策略解析水稻免疫相关性状分子机制. 陈松彪. 2014

[20]水稻白转绿突变体的特性、遗传及其育种应用. 房贤涛,马洪丽,赵福源,章清杞,张书标. 2009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