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河北省农林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衡观35广适基因对冬春小麦杂种优势利用初探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李强 1 ; 李丁 2 ; 乔文臣 2 ; 孙书娈 2 ; 孟祥海 2 ; 魏建伟 2 ; 赵明辉 2 ; 赵凤梧 2 ; 李会敏 3 ;

作者机构: 1.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旱作农业研究所河北省农作物抗旱研究重点实验室

2.;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旱作农业研究所河北省农作物抗旱研究重点实验室

3.;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旱作农业研究所河北省农作物抗旱研究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冬春麦杂交;杂种优势;矮秆基因;春化基因;光周期基因

期刊名称: 华北农学报

ISSN: 1000-7091

年卷期: 2017 年 S1 期

页码: 220-225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分析衡观35广适基因对冬春麦杂交F1影响,可为冬春杂交小麦定向分子育种提供理论依据。利用广适节水小麦品种衡观35与145份节水春麦材料杂交配制F1,用相关分子标记测定不同矮秆基因、春化基因和光周期不敏感基因对F1影响。结果表明,测试春小麦材料不具有Rht1和Rht2基因,有Rht8矮秆基因的16份,具有矮秆基因(Rht1、Rht2、Rht8)的衡观35与携带Rht8矮秆基因的春小麦材料杂交F1降秆作用最明显,达25.5%。具有隐性春化基因(vrn-A1和vrn-B1)的衡观35与携带vrn-A1基因的春麦材料后代抗寒性强,平均冬季存活率达73.3%。具有光周期不敏感基因(Ppd-D1a)的衡观35与携带光周期不敏感基因(Ppd-D1a)的春小麦杂交F1成熟期比春小麦亲本平均提前11 d。这一结果可作为冬春杂交小麦强优势组合亲本选取的分子参考依据,为定向培育广适、高产、节水的杂种小麦提供理论基础。

  • 相关文献

[1]春化、光周期和矮秆基因在不同国家小麦品种中的分布及其效应. 夏先春,张勇,张晓科,刘建军,唐建卫,杨学明,张俊儒,刘茜,李式昭,何中虎. 2012

[2]小麦春化基因的遗传效应研究. 孙果忠,游光霞,武淑祯,张秀英,王海波,肖世和. 2011

[3]小麦矮秆基因的研究进展. 康苏花,兰素缺,李杏普,柏峰. 2010

[4]秋播冬麦区矮秆基因RhtB1b、RhtD1b和Rht8的分布频率及其与产量性状的关系. 张凯,兰素缺,金京京,张颖君,彭晓慧,李杏普,张业伦. 2023

[5]Rht8、Rht10、Rht12矮杆基因对小麦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发育的影响. 李杏普,兰素缺,张业伦,张京惠,冯延茹,刘书娥,Gale MD,Worland T J. 2009

[6]小麦Rht矮秆基因的分子标记研究进展. 兰素缺,李杏普. 2008

[7]小麦矮秆基因研究和利用现状. 赵和. 2004

[8]不同Rht基因在冬小麦育种中的利弊分析. 李杏普,毛沛,段喜顺,庞春明,AJ.Worland. 1999

[9]Rht-B1b,Rht-D1b,Rht-B1c小麦矮秆基因及其互作对小麦农艺性状的影响. 李杏普,兰素缺,冯延茹. 2006

[10]不同Rht基因对小麦子粒品质的影响. 李杏普,刘玉平,郭文奇,郭丽敏,庞春明,王丽娜,Worland A J,Gale MD. 2001

[11]Rht8、Rht10和Rht12矮秆基因对产量构成因子的影响. 李杏普,兰素缺,张京慧,冯延茹,刘书娥,张业伦,Gale M D,Worland T J. 2009

[12]不同矮秆基因对冬小麦农艺性状的影响. 李杏普,蒋春志,刘洪岭. 1998

[13]谷子新不育系的配合力分析. 宋国亮,冯小磊,范光宇,史高雷,李双东,王峰,王晓明,赵治海. 2017

[14]张杂谷苹果酸脱氢酶和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研究. 郭秀林,刘子会,王云,张红梅,张艳敏,李慧聪,赵治海. 2012

[15]光子棉花的产量杂种优势研究. 万艳霞,王国印,李妙,朱继杰,王士杰,赵红霞,尚振青,史立强. 2009

[16]BMR基因型高粱不育系主要农艺性状的配合力效应. 李源,游永亮,赵海明,武瑞鑫,刘贵波. 2018

[17]谷子不育系与杂种优势利用研究进展. 李琳,程汝宏,王根平,董立,师志刚,张婷,赵连元,高翔. 2018

[18]河北省芝麻研究及育种设想. 李玉荣,程增书,徐桂真,王延兵. 2003

[19]陆地棉高强纤维材料的杂种优势及配合力研究. 史立强,张正圣,徐显,赵俊丽,万艳霞,王校栓. 2002

[20]高产杂交棉F1与双亲的光合性能及相关基因表达比较. 唐丽媛,李兴河,王海涛,张素君,蔡肖,刘存敬,张建宏. 2022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