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陈宁 1 ; 王幼珊 1 ; 李晓林 2 ; 张美庆 1 ; 邢礼军 1 ; 冯固 2 ; 倪小会 1 ;
作者机构: 1.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植物营养与资源研究所
2.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关键词: 高粱;丛枝菌根菌剂;Hoagland营养液
期刊名称: 菌物系统
ISSN: 1007-3515
年卷期: 2003 年 22 卷 03 期
页码: 394-401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研究了在贫营养基质中不同强度Hoagland营养液对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e, M)真菌Glomus versiforme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本试验条件下,菌根侵染率、菌丝量、孢子数间呈显著正相关。在施加5%~50%强度Hoagland营养液时, 菌根真菌的生长与宿主植物高粱根中磷浓度、可溶性糖浓度密切相关,而与氮浓度无显著相关。由此认为:在盆栽生产菌根菌剂时,基质中存在一个临界磷浓度,在这个临界浓度之下,菌根真菌的生长发育随磷浓度的提高而增长,超过该临界浓度则会随磷浓度的提高而下降。施用20%、50%强度Hoagland营养液对菌根真菌生长最为有利,其菌根侵染率、菌丝量、孢子数均高于其它处理,因此认为:宿主植物—菌根真菌之间共生关系的基础是营养条件,基质中养分的高低会影响互惠共生关系的建立和发展。在高质量菌剂生产中, 菌根共生体双方的生长发育完全可以由人工控制。施加营养液是一种有效的调控手段,有可能使共生平衡向有利于菌根真菌生长发育的方向倾斜,使真菌得到最大程度的生长。
- 相关文献
[1]高粱、苏丹草及高粱-苏丹草杂交种产量和饲用品质的比较. 徐文华,王空军,王永军,赵久然,董树亭,胡昌浩. 2006
[2]玉米SSR-DNA指纹库构建方案在高粱中的通用性. 周青利,王蕊,张春宵,周海涛,易红梅,王凤华,李晓辉,田红丽,葛建镕,席章营,王凤格. 2017
[3]宿主植物栽培密度对AM真菌生长发育的影响. 陈宁,王幼珊,李晓林,张美庆,邢礼军,冯固,倪小会. 2003
[4]不同作物对典型黑土水蚀区水分入渗的影响. 孙淑楠,李泽红,侯瑞星,王磊,杨克军,付健,徐超,苗宇. 2024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控释掺混肥对小麦–玉米轮作体系产量、氮肥利用效率及氨挥发的影响
作者:曹兵;高玮;李洪杰;杜梦扬;王学霞;陈延华;倪小会;赵萌;谷佳林;董淑祺;李子双
关键词:冬小麦-夏玉米轮作;控释掺混肥;一次性基施;氨挥发;产量;氮肥利用效率;经济效益
-
控释掺混肥对夏玉米氮肥利用效率和气态氮损失的影响
作者:曹兵;高玮;李洪杰;王学霞;王玉霞;谷佳林;倪小会;李子双
关键词:夏玉米;控释掺混肥;氮肥利用效率;氨挥发;N2O排放
-
控释掺混肥对麦玉轮作体系作物产量和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
作者:高玮;王学霞;谢建治;陈延华;倪小会;王甲辰;董艳芳;李子双;曹兵
关键词:麦玉轮作体系;产量;控释掺混肥;氮肥利用效率;温室气体排放;全球增温潜势
-
控释掺混肥对麦玉轮作体系农田温室气体排放和硝态氮残留的影响
作者:曹兵;高玮;李洪杰;王学霞;王玉霞;周晓琳;陈延华;倪小会;赵萌;董淑祺;邹国元;李子双
关键词:产量;温室气体;排放;冬小麦-夏玉米轮作;控释掺混肥;硝态氮残留
-
种肥混播对夏玉米产量、酶活性和土壤微生物的影响
作者:李子双;高玮;李洪杰;周晓琳;王学霞;杜梦扬;陈延华;王玉霞;倪小会;王薇;邹国元;曹兵
关键词:夏玉米;控释肥;氮肥利用效率;酶活性;微生物功能基因
-
控释掺混肥结合增密对水稻氮肥利用效率和氨挥发的影响
作者:曹兵;丁紫娟;侯俊;马孝卫;王学霞;王磊;王甲辰;邹国元;倪小会;陈延华
关键词:产量;氮肥;控释掺混肥;氨挥发;增密;经济效益;水稻
-
控释掺混肥一次性减量施用对夏玉米产量、氮肥利用和叶片氮代谢酶活性的影响
作者:曹兵;黄志浩;吴广利;梁红胜;陈延华;左强;倪小会;邹国元;王学霞
关键词:夏玉米;控释掺混肥;产量;氮肥利用效率;氮代谢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