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北京市农林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菜豆细菌性疫病的防治试验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黄仲生 1 ; 杨玉茹 1 ;

作者机构: 1.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植保所

期刊名称: 中国蔬菜

ISSN: 1000-6364

年卷期: 1987 年 1 卷 03 期

页码:

摘要: 菜豆细菌性疫病〔Xanthomonas cam-pestris PV.phaseoli(Smith)Dyc 1978〕。近年来,发生较严重,轻者减产10—20%,重者达30%以上,是生产上要求解决的问题。为此,1983~1985年,我们进行了试验,现小结如下。 一、症状与发病条件 1.症状:起初在叶背产生水渍状的斑点,后变为褐色,成不规则形,边缘有黄色晕圈。干燥时,质脆易破裂,最后全叶干枯。荚上病斑近圆形或不规则形,红褐色,稍凹陷。茎上病斑红褐色,长条形,稍凹陷并龟裂。种子受害,种皮皱缩,病斑淡黄色或淡褐色;潮湿时,病班可分泌出细菌粘液。 2.发生条件:病菌随病残组织遗留在田间可存活l~2年,也可在种子上越冬。第二年,细菌随水滴侵入到寄主中,再靠风雨、昆虫等传播。当高温(30“C左右)遇雨时,很快蔓延,风雨(特别是暴风雨)是发病的有利条件。 二、防治试验 1.品种抗病性鉴定:供试品种有从大连农科所引进的623、3—2品种;从天津农科院引进的 159-IG、 70-4-8-15、 70-4-8-19品种;北京地区主栽品种自架豆、丰收一号、双季豆等共8个品种。 鉴定方法:在连作多年的重病日播种栽培进行田间鉴定。试验小区采用对比排列法,重复3次。播种日期。1983年6月17比1984年6月28 EI、29日和7月1日,分别选70-4-8-15和70-4-8-19两个新品种,进行多点试验,设当地品种白架豆或双季豆为对照品种。鉴定时间为发病高峰期,调查的结果,可见表1、表2。 从表!看出,抗疫病最好的品种是:70-4-8—15和70-4-8—19,每亩产量为!290一】320公斤;其次是丰收一号,产量为1218公斤;再次是623和3-2,产量为847.5—1098公斤;最差的是双季豆和白架豆及159-16,产量为510-547.5公斤. 从表2可知,多点试验结果一致, 70-4-8-15的抗病效果为sl.53—88.92畅;70-4-8-19抗病效果为86.29~90.99轴。 2.综合防治试验:1985年在海淀区、朝阳区、石景山区等地进行。具体措施有:(I)种植抗病品种70-4-8-15和7。-。4-8-19; (2)种子消毒:用新植霉素!00PPm,或用滴涕800倍液浸种l小时,然后用清水冲洗干净后催芽播种;(3)轮作例茬(轮作3年以上)或土壤消音(用50q0多菌灵粉每亩1公斤十300/O滴涕粉每亩1公斤;(4)做好排涝工作;(5)施足有机肥,增施磷钾肥,调查结果见表3。 从表3可见,3个点综合防治效果达gi.5~94.sgro,每亩增产401O以上。 同时,又进行了大面积防病示范,而积!000多亩。经调查,防效达85.0$以上,效果同样明显。 5.品质测定:菜豆除了抗病丰产外,品质也是相当重要。为此,北京市农科院植保所和天津市农科院蔬菜所分别进行了测定.供试品种为70-4-8- 19,设当地品种双季豆为对照,测定方法如下; (l)先将供试新鲜样品用水冲洗干净,擦干称重后,用组织捣碎机捣碎、过滤,水洗定容500毫升。取混浊液于超速离心机中离心30分钟,除去蛋白质.然后吸取下层清液,1毫升稀释5—IO倍(用pHZ.20H檬酸钠、高氟酸缓冲液稀释),再吸取20卜上机测定。 (2)取新鲜样品100克,烘干后称取样40毫克,加6NHc! 20毫升,在110” C下水解24小时,冷却后定容50毫升过滤,取l毫升溶液减压蒸干,加PHZ.20缓冲溶液l毫升溶解。吸取20卜上机测定。分析仪器为岛津LC-3 A高压液相色谱仪。测定结果见下表。 (上接第33页) 从表4、表5看出。70-4-8-19抗病品种,蛋白质和氨基酸含量测定结果均高于对照品种双季豆,说明品质是好的. 三、讨论 1.菜豆细菌性疫病采用抗病品种为主的综合防治,不仅方法简单,而且成本低效果好。但要注意,避免品种退化,同时要结合适时的栽培管理,这样,才能达到既抗病,又增产的目的。 2.70-4-8-19是天津市农科院蔬菜所通过杂交培育而成,丰收一号菜豆为其亲本之一。丰收一号莱豆经鉴定,也是比较抗病的,所以杂交后,70-4-8-19品种获得了抗性,而品质又比丰收一号好,其嫩荚绿色,横断面圆形、肉厚(丰收一号美扁圆、浅绿色,荚肉较薄)。可见,培育抗病丰产品种选好抗病亲本是十分重要的。菜豆细菌性疫病的防治试验@黄仲生$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植保所 @杨玉茹$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植保所

  •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