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张云竹 1 ; 方佳 2 ; 钟秋平 1 ;
作者机构: 1.海南大学食品学院
2.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
关键词: 印楝;细胞悬浮培养;印楝素;响应面
期刊名称: 热带农业科学
ISSN: 1009-2196
年卷期: 2015 年 35 卷 02 期
页码: 86-91+97
摘要: 通过单因素实验法研究了水杨酸(SA)、萘乙酸(NAA)、壳聚糖(CTS)、吲哚丁酸(IBA)、茉莉酸(JA)、激动素(KT)和甲基茉莉酸(MJ)等7种诱导剂对印楝悬浮细胞培养产印楝素的作用,筛选出SA、NAA、CTS、IBA等4种刺激效果明显的诱导剂,利用响应面法优化了该4种诱导剂的最佳组合为SA 92.00 mg/L、NAA 6.0 mg/L、CTS5 4.0 mg/L和IBA 3.0 mg/L,得到印楝素含量的实际值为8.61 mg/g,与理论预测值8.69的相对误差为0.92%。回归方程的预测值和实验值差异不显著,所得回归方程模型拟合情况良好,符合要求。
- 相关文献
[1]剑麻悬浮细胞体系的建立. 吴良,张世清,陈河龙,郭永康,高建明,易克贤. 2019
[2]香蕉胚性细胞悬浮培养方法的改进. 李敬阳,唐粉玲,John S. Hu,Wayne Borth,Kheng Cheah,谷会,金志强. 2012
[3]均匀设计超声循环提取印楝活性物质的研究. 蔡春茂,韩丙军,姜欣,周楷博,彭黎旭. 2009
[4]印楝对假眼小绿叶蝉鸣声通讯影响的研究. 赵冬香,高景林,徐汉虹,陈宗懋. 2005
[5]印楝提取物对瓜绢螟的拒食活性研究. 何书海,韩丙军,彭黎旭. 2006
[6]印楝种仁5种活性成分纯化与定量分析. 何静,黄华平,韩丙军,何书海,林靖凌,蔡春茂. 2007
[7]印楝活性物质超临界CO_2萃取技术. 彭黎旭,韩丙军,韩汉鹏,殷宁. 2007
[8]印楝种仁粗提物对植物病原菌的抑制作用研究. 林靖凌,蔡春茂,彭黎旭. 2008
[9]印楝6种活性成分的抑菌效果. 林靖凌,蔡春茂,周凯博,姜欣,彭黎旭. 2008
[10]植物源杀虫剂对椰心叶甲室内生物活性. 钟宝珠,吕朝军,孙晓东,覃伟权,彭正强. 2010
[11]影响印楝素稳定性的因素和一些解决方法. 林靖凌,彭黎旭. 2006
[12]温度影响印楝素A及同系物降解动力学研究. 韩丙军,何书海,林靖凌,彭黎旭. 2007
[13]印楝叶水提物加稳定剂对谷蛾产卵的忌避作用. 谢德芳,王秀兰,彭黎旭. 2004
[14]印楝素对红脉穗螟发育调节及产卵力的影响. 田蜜,钟宝珠,郭霞. 2014
[15]几种植物源杀虫剂对螺旋粉虱的生物活性及田间防治效果. 吕朝军,钟宝珠,孙晓东,覃伟权,韩超文,符悦冠,马子龙. 2009
[16]水分影响印楝素及同系物降解动力学研究. 严亚丽,陈丽霞,彭黎旭. 2009
[17]印楝杀虫活性物质的结构分析和分离提取方法. 彭黎旭,冯信平,吴莉宇. 2001
[18]印楝素与啶虫脒对椰心叶甲生物活性及混配增效作用. 吕朝军,钟宝珠,孙晓东,覃伟权,符悦冠,马子龙. 2011
[19]响应面法超声提取龙眼核黄酮工艺的优化. 黄晓兵,林丽静,周瑶敏,唐永富,冉旭,李积华. 2012
[20]响应面分析法优化干椰纤果制备工艺. 蔡坤,龙映均,刘四新,余敏华,陈桃. 2012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绿色防控模式对热带果树害虫的控制潜能及其效益评价——以海南儋州特色果园为实证
作者:徐小俊;付步礼;方佳
关键词:绿色防控;技术模式;设施果园;虫害;控制效果;综合效益
-
浅谈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
作者:宋红艳;马智玲;何斌威;方佳
关键词: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存在问题;发展对策
-
分散液液微萃取技术及其在食品安全分析中的应用
作者:马智玲;魏长宾;刘新艳;李凌云;刘玉革;刘肃;方佳
关键词:分散液液微萃取;食品安全;样品前处理;分析检测
-
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联用快速筛查桃中的25种农药残留
作者:马智玲;李凌云;刘新艳;魏长宾;刘玉革;刘肃;方佳
关键词:桃;农药多残留;DSPE;DLLME;GC-TOF/MS
-
大数据背景下农业科技平台发展的困境及对策
作者:徐小俊;方佳
关键词:农业;科技平台;困境;对策研究
-
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平台中气相色谱串联质谱仪的开放使用与维护
作者:马智玲;魏长宾;刘玉革;方佳
关键词:仪器共享;气相色谱串联质谱仪;使用与管理;维护
-
新形势下农业科研单位预防腐败的思考
作者:刘晓光;高秀云;方佳
关键词:预防腐败;农业科研;对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