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绿农林?31复合微生物菌剂性能评价及其对海南大叶种茶茶饼病发生和叶片内生细菌群落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周游 1 ; 李晓霞 2 ; 刘建 3 ; 邓涛 4 ; 黄俊生 1 ; 杨腊英 1 ; 符红文 5 ; 汪军 1 ;

作者机构: 1.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环境与植物保护研究所/国家肥料微生物种质资源库(海南)

2.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科技信息研究所

3.中华人民共和国菏泽海关

4.江西省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5.海南宝绿春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关键词: 绿农林~?31复合微生物菌剂;茶饼病;内生细菌;群落结构

期刊名称: 热带作物学报

ISSN: 1000-2561

年卷期: 2024 年 45 卷 012 期

页码: 2633-2645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探究绿农林?31复合微生物菌剂活性及其对海南大叶种茶茶饼病发生和茶叶内生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为合理应用微生物制剂绿色防控茶饼病提供理论依据。通过测试室内抗菌谱、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形态、测试病原真菌孢子萌发抑制率评价绿农林?31复合微生物菌剂(LNL31)活性,开展田间随机区组试验测试LNL31不同稀释倍数对海南大叶种茶茶饼病的防效,以及对海南大叶种茶茶树芽长、芽密度、鲜重和叶绿素的影响;采用16S r DNA测序技术,探究施用微生物菌剂条件下茶树叶部内生细菌群落结构的差异。结果表明:LNL31稀释液对坏损外担菌ER01、胶孢炭疽菌CG02、尖孢镰刀菌FOC4、柑橘黄单胞杆菌XC01、大肠杆菌DH5α 5种病原菌的抑制作用明显,对ER01、CG02和FOC4的孢子萌发抑制率达89.04%~93.00%。田间施用LNL31 500倍稀释液处理的防病促生作用最显著,与化学药剂吡唑醚菌酯处理相当,LNL31 1000倍稀释液次之。施药后14 d,LNL31 500倍液、1000倍液对茶饼病的防效分别达91.98%和89.17%。LNL31对芽长、芽密度、鲜重和叶绿素的促生作用分别达23.14%~36.17%、32.10%~51.38%、27.66%~40.00%和28.88%~36.14%。喷施不同浓度的LNL31后,茶树叶部内生细菌群落的丰富度和均匀度均增加,主坐标分析(PCo A)结果表明,喷施LNL31对叶内细菌群落有显著影响;在目分类水平上,根瘤菌目(Rhizobiales)和鞘脂单胞菌目(Sphingomonadales)是较占优势的细菌目;在属分类水平上,甲基杆菌属(Methylobacterium)是最优势的内生细菌属,其次是1174_901_12、鞘氨醇单胞菌属(Sphingomonas)和根瘤菌属(Rhizobium);线性判别分析(LEf Se)结果显示,喷施LNL31的处理中具有9~14个指示菌群,而对照指示细菌属只有7个;物种丰度聚类分析表明,喷施LNL31的处理中独有优势属拜叶林克氏菌属(Beijerinckia)与伯克霍尔德菌属(Burkholderia)的丰度相似,根瘤菌属与1174_901_12的丰度相似。相关性网络分析表明,芽孢杆菌属(Bacillus)与真杆菌属(Eubacterium)和副拟杆菌属(Parabacteroides)呈正相关,与甲基杆菌属、拜叶林克氏菌属和藤黄色杆菌属(Luteibacter)呈负相关;Bugbase菌群功能预测表明,LNL31处理的好氧菌、生物膜形成、革兰氏阴性菌、耐受压力、可移动元件、兼性厌氧菌丰度增幅达到3.24%~14.78%,潜在致病菌下降5.70%。该研究结果表明,LNL31表现出良好的防病促生作用,能显著改变茶叶内生细菌群落结构和功能特性,使少数抗病相关物种优势生长,为茶饼病的生物防治提供依据。

  • 相关文献

[1]五指山市水满乡大叶种茶茶饼病发生特点及防控对策. 宁国栋,张小念,赵冬香,周游. 2020

[2]一株抗MRSA内生细菌的鉴定及其活性物质. 张守村,韩松,黄晓艳,梅文莉,林天兴,龚明福. 2011

[3]红树内生细菌AiL3菌株鉴定及其胞外抗菌活性物质特性. 陈宝如,詹儒林,何红,柳凤. 2010

[4]一株香蕉拮抗内生细菌的分离及鉴定. 吕恒玉,张科立,刘先宝,蔡吉苗,黄贵修. 2009

[5]香蕉嗜铁内生细菌BEB99的分离鉴定及其抗病促生能力评价. 戴英葵,刘先宝,张科立,蔡吉苗,黄贵修. 2012

[6]拮抗内生芽孢杆菌BEB17分离鉴定及其挥发性物质抑菌活性分析. 陈奕鹏,杨扬,桑建伟,蔡吉苗,徐春华,黄贵修. 2018

[7]一株拮抗香蕉枯萎病的内生细菌的分离及其几丁质酶基因信号肽的分泌活性分析. 夏启玉,王宇光,孙建波,卢雪花,顾文亮. 2010

[8]红树内生细菌AmS2菌株对芒果炭疽病菌的抑制作用. 柳凤,欧雄常,何红,詹儒林. 2010

[9]红树内生细菌AiL3抗菌蛋白的纯化及其防治芒果炭疽病机理研究. 余莎,何红,詹儒林,马凌燕,李琳. 2013

[10]红树内生细菌菌株Kc-38的抗菌物质及对采后芒果炭疽病的防效. 汪远,詹儒林,何红,吕柱彬,余小琴,梁永琪,陈鸿宇. 2011

[11]内生解淀粉芽胞杆菌BEB33脂肽类化合物分析及对香蕉枯萎病菌拮抗作用研究. 王宝,杨扬,蔡吉苗,陈奕鹏,黄贵修. 2019

[12]拮抗芒果炭疽病菌的红树内生细菌筛选及AiL3菌株抗菌物质研究. 柳凤,何红,詹儒林,赵艳龙,何衍彪. 2010

[13]香蕉内生拮抗细菌KKWB-10的分离鉴定及其内生性证明. 王宇光,顾文亮,张欣,卢雪花,夏启玉. 2012

[14]内生枯草芽孢杆菌B215对香蕉弯孢霉叶斑病抑制作用初探. 殷晓敏,陈弟,郑服丛. 2008

[15]水稻4个生长时期茎部可培养内生菌多样性分析. 王雪君,贾瑞宗,郭运玲,徐林,左娇,孔华,郭安平. 2015

[16]16S rDNA序列分析法对香蕉根部内生细菌种群多样性初析. 潘羡心,刘先宝,时涛,林春花,蔡吉苗,黄贵修. 2010

[17]拮抗内生细菌BEB17对4个香蕉品种组培杯苗的定殖、促生分析和抗病性评价. 桑建伟,陈奕鹏,蔡吉苗,杨扬,徐春华,黄贵修. 2018

[18]香蕉枯萎病生防微生物产品的功效限制因子. 郭刚,曾会才,刘兵团,汪腾. 2010

[19]一株香蕉内生细菌挥发油成分及抑菌活性研究. 刘先宝,蔡吉苗,陈奕鹏,李超萍,黄贵修. 2015

[20]红树内生细菌AmS2对多种植物病原真菌的抑制作用. 欧雄常,柳凤,何红,昝丽梅. 2013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