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2株野生猴头菇的生物学特性、驯化和栽培模式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陆珠 1 ; 纪淑娟 1 ; 任梓铭 1 ; 王月 1 ; 谢孟乐 1 ; 杨阳 1 ; 于延申 1 ; 张桐 1 ;

作者机构: 1.吉林省蔬菜花卉科学研究院;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环境与植物保护研究所;扬州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吉林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

关键词: 猴头菇;生物学特性;驯化;栽培模式

期刊名称: 中国食用菌

ISSN: 1003-8310

年卷期: 2023 年 42 卷 004 期

页码: 28-33,40

摘要: 猴头菇野生资源丰富,可作为新品种选育的重要来源.以采集到的2株野生猴头菇为材料,基于内转录间隔区(ITS)序列进行鉴定,并开展生物学特性分析、驯化出菇试验和栽培模式研究.结果表明,2株野生菌株均为猴头菇,蔗糖、酵母粉、KH2P04 0.15%+MgSO20.1%分别为2个菌株通用的最适碳源、氮源和元素,最适培养温度均为20~25℃.2株野生猴头菇均可驯化出菇,与栽培菌株相比,2个野生菌株的子实体较大,菇形好,肉质紧密,产量高.其中野生驯化菌株A的平均生物学效率高达110.43%.2个野生菌株的最优栽培模式均为棚内立体床架摆放式栽培.本试验结果可为猴头菇野生菌株的驯化栽培提供参考,同时为今后猴头菇育种提供新的种质资源.

  • 相关文献

[1]两种碳源对猴头菇液体发酵中的多糖分泌及胞外酶活性的影响. 冷悦,王淑敏,王恩鹏,陈雪,李琼,唐敏,陆珠,杨阳,王欢,陈长宝. 2022

[2]利用TAIL-PCR技术克隆猴头菇β-glucosidase基因. 杨帆,林俊芳,郭安平,郭丽琼,贺丽卡. 2005

[3]海南黑山羊引种和圈养驯化操作技术. 荣光,周汉林,侯冠彧,夏万良,黄显洲. 2014

[4]木薯干旱失水动态分析. 曾长英,温玮,彭明. 2015

[5]干旱胁迫对木薯K~+、Ca~(2+)和ABA的影响. 杨子,曾长英,王斌,杨仪伶,卢诚. 2013

[6]激素浓度组合对成熟油梨枝条伸长和生根的影响. 成镜,汤倩,黄天带,顾晓川,徐正伟,彭素娜. 2024

[7]丛林式橡胶园栽培试验初报. 谢贵水,蒋菊生,陈俊明,蔡明道,曾宪海. 2002

[8]武鸣县木薯间作花生、大豆的高产高效模式. 韦小贞,尹成和,李兆贵,韦艳春,马汉宝,许晓芳,黄柏玲,黄洁. 2011

[9]2种栽培模式对辣椒DUS测试性状表达的影响. 高玲,唐浩,龙开意,张如莲,徐丽,王琴飞. 2011

[10]胡椒栽培模式研究综述. 鱼欢,邬华松,闫林,杨建峰,谭乐和. 2010

[11]不同栽培模式对散尾葵切叶产量及效益的影响. 王存,杨光穗,黄素荣,冷青云,陆顺教,谌振. 2015

[12]海南不同栽培模式下橡胶林灌草物种多样性研究. 黄先寒,兰国玉,杨川,吴志祥,陶忠良. 2016

[13]中国椰子栽培理论与实践. 唐龙祥,李阳. 2013

[14]香蕉假茎象甲研究进展. 尹炯,赵冬香,卢芙萍,卢辉,王玉洁. 2008

[15]抗枇杷根腐病病菌的枇杷主干内生真菌生物学特性研究. 鲁海菊,郝小燕,崔同敏,张晓永,郑肖兰. 2014

[16]海南花生果腐病菌的分离、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研究. 刘小玉,付登强,余凤玉,杨伟波,尹欣幸. 2020

[17]菌草绿洲一号内生菌的分离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 叶文雨,谢序泽,连加淳,王哲,牛晓庆,余文英,鲁国东. 2019

[18]草海桐链格孢叶斑病菌生物学特性及杀菌剂的室内筛选. 王义,胡美姣,李敏,高兆银,洪小雨,张绍刚,赵超. 2020

[19]云南河口香蕉褐足角胸叶甲的生物学特性研究. 赵素梅,陈伟强,谢艺贤,王萌,李芹,张欣,张建春,刘学敏,张光勇,权德才,邓成菊. 2012

[20]辣椒新叶斑病病原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 裴月令,孙燕芳,冯推紫,陈园,龙海波. 2021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