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河北省农林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秸秆直注深埋还田机设计与试验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王瑞丽 1 ; 柴佳佳 1 ; 许方剑 1 ; 冯指名 1 ; 李超 2 ; 于帅 1 ; 于锦 1 ; 杨志杰 3 ;

作者机构: 1.沈阳农业大学工程学院

2.中国农业大学吴桥实验站

3.河北省农业机械化研究所有限公司

关键词: 秸秆还田;深松;直注铲;性能试验

期刊名称: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ISSN: 1000-1700

年卷期: 2019 年 005 期

页码: 634-640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秸秆还田作为农作物秸秆的有效利用方式之一,能培肥地力,蓄水保墒.为了改善东北地区耕层变浅、犁底层上移、玉米秸秆产量大、后续处理困难等问题,设计了一种秸秆直注深埋还田机.该机由秸秆粉碎装置,输送装置、开沟装置和覆土装置组成,能一次性完成秸秆捡拾、输送和深埋等作业内容,可将地表秸秆埋至地下300mm土层中,满足打破犁底层,构建合理耕层,提高秸秆利用率的要求.该机输送装置中部安装卸料室,实现秸秆从两侧向中间聚拢并向下运动的效果.通过对输送装置分析得知,螺旋叶片设计直径315mm,螺距315mm,当螺旋轴转速为350~450r·min-1时,卸料效果良好.参考双翼铧式开沟器作业后的土壤截面设计了柳叶形直注铲,该铲底端秸秆出口设计成流线型柳叶状,铲横截面形状为椭圆形.通过分析计算得出直注铲设计高400mm、铲宽320mm、圆心角θ=60°时,铲横截面积为9.92*104mm2,满足卸料要求,同时能达到开沟破土并回填部分土壤的作业效果.以拖拉机前进速度、秸秆覆盖量和输送装置转速为因素,以秸秆还田率为指标,设计了正交试验.结果表明:拖拉机前进速度和输送装置转速对还田率影响显著,当前进速度为5km·h-1,输送装置转速为450r·min-1时,还田率为90.5%.该试验结果表明了机具作业性能符合设计要求,卸料室和直注铲的设计为秸秆还田机输送装置和开沟装置的优化设计提供理论和实践参考.

  • 相关文献

[1]一种新型深松、分层深施肥联合作业机. 王进朝,张西群,温长文. 2010

[2]华北平原小麦新型耕作施肥播种方式增产增效研究. 徐萍,杨宪杰,冯佐龙,孙彦玲,杨震,张西群,邓学斌,史家益,张正斌. 2022

[3]2BY-3型玉米免耕播种机试验研究. 郭云岭. 1998

[4]土壤保护耕作对怀来县玉米地沙化的阻滞效果. 杨利华,马瑞崑,秦玉忠,吕洪庆,姚艳荣,贾秀领. 2005

[5]秸秆还田对河北省滨海盐碱地理化性质及棉花植株性状和产量的影响. Feng Guoyi,冯国艺. 2015

[6]谷子主要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 董立,宋银芳,马继芳,郑直,李志勇,刘磊. 2009

[7]长期秸秆还田对潮土水稳性团聚体的影响. 刘学彤,郑春莲,曹彩云,党红凯,马俊永,李科江. 2021

[8]冀东稻区水稻秸秆全量还田技术与防伤苗措施. 杜琪,张薇,耿雷跃,邹拓,孟令启,李建广,韩民利,赵辉,张启星. 2020

[9]河北省典型土壤磷库状况及对长期施磷和秸秆还田的响应. 黄欣欣,廖文华,刘建玲,贾良良,刘孟朝,杨云马,杨羚. 2017

[10]河北省潮土长期定位施钾和秸秆还田对农田土壤钾素状况的影响. 贾良良,韩宝文,刘孟朝,李春杰,邢素丽,孙彦铭. 2014

[11]保护性耕作与秸秆还田对土壤微生物及其溶磷特性的影响. 范丙全,刘巧玲. 2005

[12]小麦、夏玉米两茬秸秆还田不同耕作方式施肥技术研究. 刘海忠,王保强,武玉华,徐有,张庆江. 2004

[13]棉花秸秆还田机具的特点及其使用技术要点. 赵存鹏,赵贵元,郭宝生,耿军义,耿香利. 2016

[14]生态有机肥配施对滨海盐渍化土壤性质和玉米产量的影响. 张晓东,鲁雪林,吴哲,王秀萍,刘广明,陶树明,刘雅辉,韩建均. 2021

[15]秸秆还田对滨海盐碱地棉苗光合特性及生长的影响. 冯国艺,张谦,王树林,祁虹,杜海英,李智峰,梁青龙,林永增. 2015

[16]秸秆还田与药剂处理对夏玉米田二点委夜蛾发生数量的影响. 赵楠,石洁,王振营,于毅,张思聪,张安盛,门兴元,周仙红. 2012

[17]秸秆还田和施肥对耕层土壤养分变异的影响. 郭建华,邢竹,李春杰,韩宝文. 2003

[18]保护性耕作条件下小麦茎基腐病菌周年侵染循环规律. 王永芳,董志平,陈立涛,王孟泉,刘佳,齐永志,勾建军,李秀芹,崔彦. 2024

[19]秸秆还田和氮肥减施对滨海盐渍土稻田温室气体排放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戴相林,刘雅辉,孙建平,赵子婧,左永梅,耿雷跃,张俊娥. 2023

[20]施肥耕作等农业措施对土壤质量的影响. 张国印,孙世友,张志鹏,贾树龙,赵同科. 2000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