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浙江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不同生物型褐飞虱的取食和产卵行为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吕仲贤 1 ; 俞晓平 1 ; 谢忠平 1 ; 陈建明 1 ; 郑许松 1 ;

作者机构: 1.浙江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所

关键词: 褐飞虱;生物型;取食;产卵

期刊名称: 植物保护学报

ISSN: 0577-7518

年卷期: 1999 年 26 卷 03 期

页码: 203-207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比较了不同生物型褐飞虱在感虫品种TN1和抗虫品种IR26和ASD7上的取食和产卵选择性及其取食刺探行为。结果表明,生物型2若虫嗜食IR26,生物型3若虫对3个品种的选择性无显著差异。生物型3成虫嗜食TN1,而生物型1和2成虫在3个品种上的取食选择性无显著差异。生物型2在3个品种上的取食刺探频率差异不显著。生物型1和3成虫喜欢在TN1上产卵,而生物型2则喜欢在其适应的水稻品种IR26上产卵。在强迫取食条件下,生物型1在TN1上的刺探频率显著减少而生物型3在ASD7上的刺探频率显著增加。结果说明生物型2的取食和产卵行为与其致害性基本一致,而生物型3则与其致害性不吻合。

  • 相关文献

[1]氮营养对褐飞虱在IR64稻株上取食和产卵行为的影响(英文). 吕仲贤,俞晓平,HEONG Kong-luen,胡萃. 2005

[2]田间发生与室内驯化的褐飞虱生物型2的特性比较. 吕仲贤,俞晓平,陈建明,郑许松,徐红星,张志涛. 2002

[3]褐飞虱若干地理种群的主要为害特性研究. 俞晓平,巫国瑞,张志涛. 1991

[4]褐飞虱不同生物型的抗逆性. 吕仲贤,俞晓平,陈建明,郑许松,张志涛. 1999

[5]我国褐飞虱生物型监测初报. 陶林勇,俞晓平,巫国瑞. 1992

[6]寄主植物对亚洲玉米螟取食、生长发育和生殖的影响. 吕仲贤,杨樟法,胡萃. 1996

[7]交配对扶桑绵粉蚧雌虫发育及产卵的影响. 张革伟,朱艺勇,张蓬军,黄芳,吕要斌. 2015

[8]不同水稻品种对白背飞虱产卵的影响. 俞晓平,巫国瑞,胡萃. 1990

[9]褐稻虱生物型监测技术的研究. 俞晓平,叶恭银. 1993

[10]类酵母共生菌的营养学功能及其与褐飞虱致害性及抗药性形成的关系. 张珏锋,陈建明,陈列忠,何月平. 2009

[11]褐飞虱与其共生菌——类酵母菌的相互作用. ^A张珏锋^B1^D1%^A陈建明^B2^D1%^A吕仲贤^B3^D1%^A郑许松^B4^D1%^A徐红星^B5^D1%^A陈列忠^B6^D1%^A中屠旭萍^B7^D2%^A俞晓平^B8. 2004

[12]外源茉莉酸对水稻植株抗褐飞虱的诱导作用. 徐红星,吕仲贤,俞晓平,陈建明,郑许松,陈列忠,张珏锋. 2006

[13]褐飞虱体内共生菌种群及其与抗性水稻品种的关系. 吕仲贤,俞晓平,陈建明,郑许松. 2000

[14]褐飞虱抗药性研究现状. 王彦华,王强,沈晋良,吴声敢,俞瑞鲜,赵学平,苍涛,吴长兴,陈丽萍. 2009

[15]蔗虱缨小蜂对褐飞虱卵的寄生适应性. 郑许松,俞晓平,吕仲贤,陈建明,徐红星,鞠瑞亭. 2003

[16]水稻品种对褐飞虱持续抗性的筛选技术. 陶林勇. 1995

[17]褐飞虱对氟虫腈和新烟碱类药剂的抗性动态变化. 刘叙杆,赵兴华,王彦华,韦锦捷,沈晋良,孔健,曹明章,周威君,罗才宏. 2010

[18]褐飞虱胁迫对不同抗性水稻品种根际土壤酶活性和微生物含量的影响. 苏婷,徐红星,韩海亮,杨亚军,王桂跃,郑许松,吕仲贤. 2014

[19]褐飞虱和白背飞虱对几类杀虫剂的敏感性. 王彦华,苍涛,赵学平,吴长兴,陈丽萍,俞瑞鲜,吴声敢,王强. 2009

[20]防治褐飞虱的高毒农药替代药剂的室内筛选及交互抗性研究. 王彦华,陈进,沈晋良,高聪芬,黄悦,张久双,李文红,周威君. 2008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