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北京市农林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基于无人机高光谱遥感数据的冬小麦产量估算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陶惠林 1 ; 徐良骥 2 ; 冯海宽 1 ; 杨贵军 1 ; 杨小冬 3 ; 牛亚超 2 ;

作者机构: 1.北京农业信息技术研究中心农业农村部农业遥感机理与定量遥感重点实验室

2.安徽理工大学测绘学院

3.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关键词: 冬小麦;产量;无人机高光谱;遥感;估算;偏最小二乘

期刊名称: 农业机械学报

ISSN: 1000-1298

年卷期: 2020 年 007 期

页码: 146-155

收录情况: EI ;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为了准确和高效地预测作物产量,以冬小麦为研究对象,利用无人机遥感平台搭载高光谱相机,获取了冬小麦各生育期的无人机影像.根据高光谱具有较多的光谱信息且存在特有的红边区域的特点,选取了9种植被指数和5种红边参数.首先,分析植被指数和红边参数与产量的相关性,优选5种植被指数和2种红边参数用于构建产量估算模型;然后,构建了不同生育期的3种产量估算模型:单参数线性回归模型、基于植被指数并使用偏最小二乘回归方法模型、基于植被指数结合红边参数并使用偏最小二乘回归方法模型;最后利用3种模型分别估算冬小麦产量.结果表明:4个生育期内,大部分植被指数和红边参数与产量呈现极显著相关性;拔节期、挑旗期、开花期与灌浆期构建的单参数线性回归模型中表现最佳的参数分别为REP、Dr/Drmin、GNDVI与GNDVI;利用偏最小二乘回归方法提高了产量估算精度,以植被指数结合红边参数为因子构建的模型提高了产量估算效果(优于以植被指数为因子构建的产量模型).本研究可为无人机高光谱估算作物产量提供参考.

  • 相关文献

[1]基于无人机数码影像和高光谱数据的冬小麦产量估算对比. 陶惠林,冯海宽,杨贵军,杨小冬,苗梦珂,吴智超,翟丽婷. 2019

[2]中低分辨率小波融合的玉米种植面积遥感估算. 顾晓鹤,韩立建,王纪华,黄文江,何馨. 2012

[3]利用多角度光谱数据探测冬小麦氮素含量垂直分布方法研究. 杨绍源,黄文江,梁栋,黄林生,杨贵军,张东彦,蔡淑红. 2015

[4]基于高光谱和PLS-LS-SVM的冬小麦叶绿素含量检测. 王伟,彭彦昆,王秀,马伟. 2010

[5]基于无人机高光谱遥感的冬小麦株高和叶面积指数估算. 陶惠林,徐良骥,冯海宽,杨贵军,代阳,牛亚超. 2020

[6]基于小波技术的冬小麦植株组分含水率估测模型. 李辰,王延仓,李旭青,杨秀峰,顾晓鹤. 2021

[7]基于赤池信息量准则的冬小麦叶面积指数估算. 杨福芹,冯海宽,李振海,金秀良,杨贵军,戴华阳. 2015

[8]基于冠层光谱植被指数的冬小麦作物系数估算. 李贺丽,罗毅,赵春江,杨贵军. 2013

[9]冬小麦播期的卫星遥感及应用. 刘良云,赵春江,王纪华,宋晓宇,黄文江,李存军. 2005

[10]利用多时相Landsat近红外波段监测冬小麦和苜蓿种植面积. 李存军,王纪华,刘良云,宋晓宇,王人潮. 2005

[11]基于无人机数码影像的冬小麦叶面积指数探测研究. 高林,杨贵军,李红军,李振海,冯海宽,王磊,董锦绘,贺鹏. 2016

[12]基于分段方式选择敏感植被指数的冬小麦叶面积指数遥感反演. 李鑫川,徐新刚,鲍艳松,黄文江,罗菊花,董莹莹,宋晓宇,王纪华. 2012

[13]华北平原冬小麦总初级生产力的遥感监测. 赵晶晶,刘良云,徐自为,焦全军,彭代亮. 2011

[14]基于随机森林算法的冬小麦生物量遥感估算模型对比. 岳继博,杨贵军,冯海宽. 2016

[15]基于随机森林算法的冬小麦叶片氮含量遥感估算研究. . 2019

[16]基于随机森林算法的冬小麦叶片氮含量遥感估算研究. 韩玉杰,丁宁,冯海宽,张春兰. 2019

[17]基于多时相环境减灾卫星数据的冬小麦冻害评估. 董燕生,陈洪萍,王慧芳,顾晓鹤,王纪华. 2012

[18]基于开花期氮素营养指标的冬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遥感预测. 屈莎,李振海,邱春霞,杨贵军,宋晓宇,陈召霞,刘畅. 2017

[19]小麦苗情远程监测与诊断系统. 张琴,黄文江,许童羽,杨小冬,孙鹏. 2011

[20]区域冬小麦籽粒蛋白含量遥感预测研究. 王琦,宋晓宇,杨贵军,李振海,冯海宽. 2018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