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浙江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秸混肥不同处理对'浙甜19'生长特性和产量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侯俊峰 1 ; 陈斌 1 ; 包斐 1 ; 谭禾平 1 ; 韩海亮 1 ; 王桂跃 1 ; 赵福成 1 ;

作者机构: 1.浙江省农业科学院玉米与特色旱粮研究所

关键词: 秸混肥;甜玉米;叶绿素含量;叶面积;产量;氮肥利用效率

期刊名称: 中国农学通报

ISSN: 1000-6850

年卷期: 2022 年 38 卷 023 期

页码: 6-14

收录情况: CSCD

摘要: 秸秆直接还田会增加病虫害发生的几率,并且秸秆养分释放缓慢,会影响作物生长.秸秆经过处理后制备的新型"有机—无机颗粒复混肥"(以下称秸混肥),不仅能供给本季作物生长的养分需求,减少施肥的数量和次数,还能增加土壤有机质,在农作物中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试验通过研究不同秸混肥处理对甜玉米'浙甜19'生长特性和产量的影响,明确秸混肥在鲜食玉米中适宜的施用量和施肥方式.2020年在浙江东阳玉米研究所基地进行春秋两季试验,春季根据施肥量和施肥方式的不同设置5个处理,另设2个对照处理,秋季增加棒肥处理.结果表明,春秋两季150kg秸混颗粒肥和20kg尿素底施的施肥量和施肥方式,'浙甜19'的叶绿素含量与生产对照无显著差异,且施入颗粒肥的叶面积高于棒肥处理.春季150 kg秸混肥和20 kg尿素底施的产量与生产对照无显著差异,仅减产3.8%.150 kg秸混肥和20 kg尿素底施处理方式的氮肥利用效率和干物质量高于其他处理,分别较CK高6.39 g/g和7.82%,说明这种施肥方式更适宜甜玉米养分需求.综上,秸混颗粒肥能够部分代替生产中化肥使用,由于秸混肥的缓释效果,配施尿素才能够满足'浙甜19'整个生育期的养分需求,同时颗粒肥的效果优于棒肥.因此,150 kg秸混肥和20 kg尿素底施的施肥量和方式可以代替传统施肥方式,起到减肥、减施的效果,同时可以减少人力投入,提高生产效率.

  • 相关文献

[1]秸混肥不同处理对‘浙甜19’生长特性和产量的影响. 侯俊峰,陈斌,包斐,谭禾平,韩海亮,王桂跃,赵福成. 2022

[2]鲜食甜玉米与鲜食大豆间作、套作的产量及主要性状变化. 包斐,王桂跃,卢德生. 2013

[3]早熟优质甜玉米一次性施肥技术试验. 包斐,谭禾平,韩海亮,赵福成. 2019

[4]钾肥施用量对鲜食甜玉米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赵福成,谭禾平,包斐,韩海亮,陆卫平,王桂跃. 2017

[5]分蘖和密度对甜玉米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影响. 吕桂华,徐秀红,卢华兵,郭国锦. 2011

[6]施氮量对甜玉米产量、品质和蔗糖代谢酶活性的影响. 赵福成,景立权,闫发宝,陆大雷,王桂跃,陆卫平. 2013

[7]密度与行距对甜玉米超甜135产量的影响. 谭禾平,卢德生,赵福成,包斐,韩海亮,王桂跃. 2013

[8]不同地膜覆盖对土壤温度、杂草控制和甜玉米生长的影响. 潘春丹,陆晓莉,顾雪梅,谭禾平. 2023

[9]影响茶梅插条在蛭石中发根因素的研究. 李振唐 ,黄春远. 1988

[10]不同光照条件对水生植物生长的影响. 曾爱平,刘洪见,徐晓薇,姚丽娟. 2009

[11]桑树不同倍数体间形态学与组织学差异的比较研究(英文). Sujathamma P,杨今后,楼程富. 2002

[12]玉米间套作物群体的研究. 朱金庆,徐明时,褚田芬,叶凤鸣. 1992

[13]水稻幼苗叶色温敏感突变体的鉴定及其基因定位. 江少华,周华,林冬枝,董彦君,叶胜海,张小明. 2013

[14]乙烯利对水稻催熟效应的生理分析. 王熹,施一平. 1976

[15]不同砧木对金手指葡萄生长与果实性状的影响. 程建徽. 2010

[16]马拉硫磷及其水解产物对圆瘤浮萍的生长抑制及氧化损伤作用. 张文萍,钱双双,徐吉洋,吴声敢,柳新菊,吕露,关文碧,安雪花. 2017

[17]水稻植株在二化螟为害后的生理变化. 徐红星,吕仲贤,蒋学辉,俞晓平,陈建明,郑许松. 2007

[18]优质高产鲜食甜玉米杭玉甜12的选育. 黄凯美,颜韶兵,杜龙岗,王美兴,汪继华,赵捷. 2020

[19]甜玉米果皮细胞层数、纤维素含量与果皮柔嫩性的关系. 赵捷,王美兴,赵蕖,黄辰洁,杜龙岗. 2018

[20]12个甜玉米新品种引种比较试验. 卢华兵,程增明,吕学高,石丽敏,宋费玲,朱正梅. 2021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