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福建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水稻根系内生固氮菌的分离鉴定及其促生作用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董萌 1 ; 施龙清 1 ; 解振兴 1 ; 连玲 1 ; 吴春珠 1 ; 张居念 1 ; 张数标 1 ; 姜照伟 1 ;

作者机构: 1.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关键词: 内生固氮菌;水稻;固氮酶活性;微生物多样性

期刊名称: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ISSN: 1671-9387

年卷期: 2023 年 51 卷 001 期

页码: 31-39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目的]研究不同生育期水稻根系内生固氮菌的多样性,分离鉴定内生固氮菌并筛选具有促生作用的菌株,为水稻生产中固氮菌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无氮培养基培养方法,从拔节期和抽穗期佳辐占根系中分离内生固氮菌,通过扩增16S rRNA方法进行分子鉴定和系统进化分析;采用透明圈法进行溶磷解钾能力验证;采用乙炔还原法测定固氮酶活性.将分离的内生固氮菌株单独接种盆栽水稻幼苗,测定其对株高、根长、鲜质量的影响;将内生固氮菌混合菌液接种水稻品种佳辐占和台粳8号,于齐穗期测定倒1、倒2和倒3叶片的叶绿素含量(SPAD值).[结果]从拔节期和抽穗期水稻根系中分别分离出10和20株内生固氮菌,且两个时期水稻根系内生固氮菌群多样性存在差异,拔节期以克雷伯氏菌属为主,而抽穗期以假单胞菌属为主.筛选出7株具有溶解无机磷能力的菌株,分别是J3、J10、J23、H27、H30、H33和H37.乙炔还原法测定结果表明,分离的内生固氮菌均具有弱固氮活性,其中H33和H40-2菌株固氮能力相对较强.将固氮菌回接水稻幼苗,H40-2和J3菌株对水稻株高、地上鲜质量、根长均有显著影响,可促进水稻生长.将固氮菌混合回接水稻根系,发现佳辐占叶片叶绿素含量与对照差异不显著,而台粳8号显著提高.[结论]分离的内生固氮菌株H40-2和J3在水稻苗期具有明显促生作用,可作为功能性内生固氮菌开发利用.

  • 相关文献

[1]绿汁发酵液中的微生物多样性及其对菌糠发酵品质的影响. 陈鑫珠,高承芳,张晓佩,刘景,陈炳钿,黄勤楼,翁伯琦. 2018

[2]PCR-DGGE技术在土壤微生物多态性研究中的应用. 罗青. 2006

[3]微生物发酵床猪舍空气微生物种群结构的研究. 陈倩倩,刘波,王阶平,车建美,张海峰,朱育菁. 2018

[4]智能化沼气池粗纤维含量、微生物多样性及产气率相关性分析. 徐庆贤,官雪芳,钱蕾,林斌. 2014

[5]绿汁发酵液中的微生物多样性及其对菌糠发酵品质的影响. 陈鑫珠,高承芳,刘景,陈炳钿,黄勤楼,黄秀声,翁伯琦. 2019

[6]沼液对狼尾草地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钟珍梅,宋亚娜,黄秀声,游小凤,翁伯琦,黄勤楼,陈钟佃,冯德庆. 2016

[7]脂肪酸甲酯谱图分析方法及其在微生物学领域的应用. 王秋红,蓝江林,朱育菁,肖荣凤,葛慈斌,林营志,陈亮,刘波. 2007

[8]菌渣对黑麦草根际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车建美,刘波,张彦,胡桂萍,黄勤楼,陈忠钿,翁伯琦. 2016

[9]长期施肥对土壤有机碳、氮组分及微生物多样性影响的研究进展. 李清华. 2013

[10]超级杂交稻恢复系"航1号"的选育与应用. 谢华安. 2005

[11]水稻品种内生细菌群落结构多样性. 朱育菁,刘波,胡桂萍,郑雪芳,史怀. 2010

[12]基于正向遗传学策略解析水稻免疫相关性状分子机制. 陈松彪. 2014

[13]中国水稻杂种优势利用实践与展望. Hua' an Xie,谢华安. 2012

[14]福建省水稻科技创新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翁国华. 2002

[15]水稻内生细菌与根系土壤细菌群落结构的相关性. 刘波,胡桂萍,朱育菁,郑雪芳,苏明星. 2010

[16]连年翻压紫云英对稻田土壤养分和微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颜志雷,方宇,陈济琛,王飞,何春梅,林新坚. 2016

[17]基于近红外光谱的水稻抗性淀粉含量测定研究. 罗曦,吴方喜. 2016

[18]水稻抗稻瘟病基础抗性遗传基础及分子机制研究. 陈在杰,陈松彪. 2015

[19]国际稻种质资源农艺性状和稻瘟病抗性的初步评价. ZHU Ye-bao,朱业宝,JIANG Chuan. 2016

[20]国际稻种质资源农艺性状和稻瘟病抗性的初步评价. 朱业宝,江川,王金英. 2016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