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福建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满江红鱼腥藻与其宿主的遗传多样性和协同性的RAPD分析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陈坚 1 ; 郑伟文 2 ; 徐国忠 1 ; 宋铁英 2 ; 唐龙飞 1 ;

作者机构: 1.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红萍研究中心

2.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中心

关键词: 满江红鱼腥藻;满江红;共生;遗传多样性;RAPD分析

期刊名称: 遗传

ISSN: 0253-9772

年卷期: 2002 年 24 卷 01 期

页码: 45-49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从 16个代表不同种属或地域来源的满江红样本中分离出共生藻并通过处理获得无藻的满江红宿主 ,对二者同步进行了RAPD扩增 ,分别得到了大量DNA多态片段。通过建立满江红鱼腥藻及其宿主的UPGMA聚类关系图 ,看出二者在遗传分支上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协同对应关系。但在种内的不同品系间 ,这种协同性有所减少 ,发现有的品系的共生藻发生了明显的变异。

  • 相关文献

[1]满江红鱼腥藻遗传多样性的RAPD分析. 陈坚,郑伟文,宋铁英,徐国忠,唐龙飞. 2001

[2]无藻满江红(Anabena-free Azolla)和满江红鱼腥藻(Anabaena azollae)重建共生体. 林沧,刘中柱,郑德英,唐龙飞,渡边岩. 1988

[3]满江红-满江红鱼腥藻在营养生长期共生关系的扫描电镜观察. 郑伟文,林亦瀚,陆培基,刘中柱,黄进华. 1987

[4]满江红大孢子果萌发与成苗期间蕨-藻共生关系的电镜观察. 郑伟文,林永辉,林亦瀚,陆培基,刘中柱,黄进华. 1990

[5]满江红孢子果形成期蕨-藻共生关系的电镜观察. 郑伟文,林永辉,陆培基,刘中柱,黄进华. 1988

[6]马蓝种质资源的RAPD分析. 黄玉吉,陈菁瑛. 2010

[7]利用SSR和RAPD标记分析中国部分地区晚疫病菌群体遗传多样性. 李本金,吕新,陈庆河,兰成忠,赵健,邱荣洲,翁启勇. 2009

[8]马蓝种质资源的RAPD分析. 黄玉吉,陈菁瑛. 2008

[9]满江红鱼腥藻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和应用研究. 刘中柱,程由铨,唐龙飞,郑琦,宋铁英,陈明昂,李怡英,林天龙. 1989

[10]满江红鱼腥藻对红萍耐热性的影响. 林沧,渡边岩. 1992

[11]从"Azolla Event"看满江红在生态农业中的应用. 黄毅斌,翁伯琦,唐龙飞. 2010

[12]苏铁与蓝细菌的共生. 陈彬,郑斯平,郑伟文. 2007

[13]满江红属5种红萍耐荫性研究. 徐国忠,郑向丽,林觅真,黄银妹. 2005

[14]生物技术在满江红研究中的应用. 唐龙飞. 1999

[15]满江红孢子果空间诱变效应的研究 Ⅱ空间条件对不同品系满江红耐荫性的影响. 鲁雪华,卞祖良,郭文杰,陈敏. 2002

[16]满江红孢子果空间诱变效应的研究 Ⅰ.高空条件对不同品系满江红孢子果生长发育的影响. 郭文杰,鲁雪华,林勇,陆培基,刘中柱. 2002

[17]满江红九膘亚属种雄性育性的初步调查研究. 金桂英,陈坚,唐龙飞. 2001

[18]水生植物小叶满江红内生真菌与古菌的发现及基于高通量测序的群落组成分析. 陈坚,郑伟文,郑益平,陈彬,郑斯平,朱炳耀. 2019

[19]结合态氮对满江红内生细菌群落组成和结构的影响. 陈坚,陈彬,郑斯平,郑益平,朱炳耀,郑伟文. 2020

[20]满江红属植物的有机肥品质评价. 邓素芳,黄水珍,郑向丽,应朝阳. 2020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