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北京市农林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小型农田原状土样采集机器人系统研发与测试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闫全涛 1 ; 李丽霞 2 ; 邱权 3 ; 丛岳 4 ;

作者机构: 1.北京农学院智能科学与工程学院

2.昆明理工大学现代农业工程学院

3.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智能装备技术研究中心

4.江苏丰尚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关键词: 农业机器人;移动平台;农田;原状土样;取土器

期刊名称: 智能化农业装备学报(中英文)

ISSN: 2096-7217

年卷期: 2024 年 01 期

页码: 12-22

摘要: 农业机器人是农业机械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国内外对温室/农田/果园作业(除草、施肥、喷药、采摘等)机器人移动平台的研究已取得初步成果,但对农田土样采集机器人移动平台的研究鲜有出现。在土壤的物理力学特性研究过程中,原状土壤样品的采集是一个重要前提。如果土样的原状度无法保障,后期实验室物理力学测试分析难以得出准确的研究结果。本研究针对这一问题,研发了一台结构紧凑、通过性强、取土质量好、取土效率高的农田土壤采集机器人移动平台,给出了机械系统、控制系统设计方案,并开展了初步的田间试验研究。本研究的主要内容如下:(1)机器人移动平台本体设计方面,确定了差速转向的转向方式;进行了机械系统设计,完成了相关硬件选型分析和控制系统设计以及软件编写。移动平台轴距为960 mm、轮距为600 mm,轮毂电机功率1 000 W,实现了基于调速转把和遥控手柄的移动平台协调运动控制,满足试验要求。(2)土样采集装置方面,对分段原状取土装置进行了设计。通过对比分析选用液压传动作为动力源和直压旋入式入土方式。通过理论分析确定了取土器主要技术参数,并对其入土关键部件进行有限元分析,验证了其结构参数设计的合理性。(3)通过田间试验,考察整机的移动性能和取土质量。移动性能测试试验结果表明:最大垂直越障高度80 mm,最大爬坡坡度35°。土样抗剪强度检测试验结果表明:在获取0~200 mm深度土样时,环刀法和新系统所取土样的内摩擦角方差在0.05的置信水平下,P值等于0.866;在获取0~100 mm和100~200 mm深度土样时,环刀法和取土装置所取土样的凝聚力方差在0.05的置信水平下,P值分别为0.145和0.717。取土效率对比试验结果表明:该取土装置完成一次取土仅需3~5 min。

  • 相关文献

[1]农业机器人移动平台行进方式综述. 樊正强,张青,邱权,杨青丰. 2018

[2]小型移动式农业机器人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闫全涛,李丽霞,邱权,张兆国,孟志军. 2019

[3]畜禽舍防疫消毒机器人设计与试验. 冯青春,王秀,邱权,张春凤,李斌,徐瑞峰,陈立平. 2020

[4]面向番茄植株相近色目标识别的多波段图像融合方法. 冯青春,陈建,成伟,王秀. 2020

[5]机器人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方向和发展趋势. 毕昆,赵馨,侯瑞锋,王成. 2011

[6]基于视觉伺服的温室番茄植株主茎跟踪与测量方法. 冯青春,王秀,刘继展,成伟,陈建. 2020

[7]设施温室影像采集与环境监测机器人系统设计及应用. 郭威,吴华瑞,朱华吉. 2020

[8]全球农业机器人研发趋势预测及对我国的启示. 赵静娟,郑怀国,董瑜,杨艳萍. 2021

[9]农业机器人技术进展、挑战与趋势. 赵春江,范贝贝,李瑾,冯青春. 2023

[10]农业机器人路径规划研究综述. 张博昆,祝泰鑫,刘晨秋,王云泽,马志凯,张光强. 2024

[11]基于云台相机的番茄主茎跟踪控制方法. 张万豪,张文爱,冯青春,成伟,王博文. 2022

[12]面向自动导航拖拉机的农田障碍物识别研究. 袁文涛,刘卉,胡书鹏. 2018

[13]基于SOA的农田测绘成图系统的设计和实现. 王彦集,陈天恩,徐刚,陈立平. 2009

[14]基于Geo-WebServices的农田环境动态监测与评价分析系统. 王莉,潘瑜春,王映龙,周艳兵,单东方. 2013

[15]能量高效的农田无线传感器网络拓扑关联路由算法. 孙想,吴保国,吴华瑞,缪祎晟,李庆学. 2015

[16]面向土地精细平整的车载三维地形测量系统设计与实现. 孟志军,付卫强,刘卉,徐飞军,陈立平. 2009

[17]农田无线传感器网络数据服务器的设计与实现. 刘永生,陈立平,徐刚,张瑞瑞,王壮. 2009

[18]基于磷指数模型的海河流域农田磷流失环境风险评价. 吴汉卿,万炜,单艳军,陈延华,李强,李存军,胡海棠,张宝贵. 2020

[19]不同种植方式下土壤中重金属分布的研究及评价. 马智宏,王北洪,王纪华,陆安祥,闵顺耕. 2008

[20]河北省县域农田畜禽承载量与畜禽养殖量时空耦合. 孙超,刘玉,潘瑜春. 2017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