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杨今后 1 ; 杨新华 1 ;
作者机构: 1.浙江省农业科学院蚕桑研究所
关键词: 桑树;育种;三倍体
期刊名称: 蚕业科学
ISSN: 0257-4799
年卷期: 1989 年 02 期
页码: 65-70+119
摘要: 桑树的人工三倍体,通常由四倍体和二倍体桑杂交获得。无性系品种的四倍体,可以用照射剂量为5000拉特左右的γ-射线辐照刚膨大或休眠的冬芽,或者用浓度为约0.2%的秋水仙碱处理诱导获得。在这些方法中,用2ppmBA(激动素)配制的约0.2%的秋水仙碱溶液注射膨芽最有效。在产生三倍体的两种杂交组合中,由4x×2x组合获得的杂交种子发芽率差,将种子冷藏在2℃7天以上,可以提高发芽率。人工三倍体也可以由二倍体植株的雌花,与用2ppmBA配制的0.05—0.1%的秋水仙碱溶液,每天一次,连续处理7—10天而加倍的雄性配子杂交获得。
- 相关文献
[1]桑人工三倍体品种丰田2号的育成. 杨今后,杨新华,骆承军,朱俭勋,吕志强,朱燕. (Mis
[2]人工三倍体桑品种丰田2号的育成. 杨今后,杨新华,骆承军,朱俭勋,吕志强,周勤,潘美良,朱燕. 2006
[3]果树三倍体育种的研究进展. 温明霞,聂振朋,林媚,冯先桔,罗君琴. 2006
[4]桑树新品种农桑12号农桑14号的育成初报. 林寿康,计东风,沈国新,吴云翔,吕志强,沈永康,马秀康,史兴华,杨樾,吴天林. 1997
[5]桑树新品种农桑10号的育成. 计东风,林寿康,吴云翔,吕志强,王丕承,周金钱,周勤. 1997
[6]桑树多倍体及其育种研究述评. 杨今后,杨新华,骆承军. 1992
[7]桑树新品种海宁桑的育成. 沈国新,董瑞华,陈伟国,计东风,柴晓玲,林柯. 2002
[8]桑树多倍体及其育种研究进展. 杨今后,杨新华,骆承军. 1992
[9]桑辐射育种的研究——Ⅳ.辐射在改良叶质和抗病性上的作用. 杨今后,杨新华,戴荷芳. 1987
[10]桑树新品种'强桑5号'的育成. 林天宝,魏佳,刘培刚,刘岩,潘美良,马焕艳,冯世民,章恩婷,朱燕,叶伟清,兰丽盼,计东风,吕志强. 2024
[11]椪柑胚乳三倍体植株诱导研究. 聂振朋,柯甫志,罗君琴,李丽,徐建国. 2014
[12]柚新品种‘浙玉1号’. 陈方永,倪海枝,赵凯,任正初. 2009
[13]玉环柚三倍体植株育成技术研究初报. 陈方永,罗君琴. 2006
[14]以本地早橘和槾橘为母本倍性杂交创制柑橘三倍体. 解凯东,彭珺,袁东亚,强瑞瑞,谢善鹏,周锐,夏强明,伍小萌,柯甫志,刘高平,GROSSER Jude W,郭文武. 2020
[15]亚洲百合品种倍性、花粉育性及其杂交研究. 周桂雪,李克虎,张线线,任贵玲,郭方其,周树军. 2011
[16]优质与高效是桑学科研究的主攻目标. 杨新华,杨今后,吕志强,沈国新. 1999
[17]高产优质市效桑树品种的选育经验. 林寿康,计东风. 1999
[18]桑树轻型改获及其配套技术的研究:Ⅰ.湖桑全年三次等量条桑收获技术. 沈国新,厉水泉. 1997
[19]桑树新品种农桑12号、农桑14号的鉴定成绩与栽培技术. 吕志强,沈国新,周勤. 2000
[20]桑树应用“百禾福”有机复合肥的效果研究. 沈国新,吕志强,柴晓玲,陶华西,裘伯挺. 2001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丝绸之路上的一颗星星-纪念《蚕桑通报》创刊70周年
作者:杨今后
关键词:蚕丝业;丝绸之路;蚕桑通报;科技期刊;发展历程
-
桑树四倍体品种团桑11号的选育
作者:张正国;陈祥平;范小敏;杨今后;冯永德;柯皓天;吕银
关键词:桑树品种;团桑11号;四倍体;化学诱导;系统选育;高产;抗逆
-
桑树新品种强桑1号、强桑2号的区试成绩与栽培技术
作者:林天宝;吕志强;朱燕;杨今后;周勤
关键词:桑树新品种;强桑1、2号;区试成绩;栽培技术
-
人工四倍体桑树新品种强桑2号的育成
作者:吕志强;杨今后;计东风;杨新华;张正国
关键词:桑树品种;强桑2号;四倍体;化学诱导;丰产;抗逆
-
涪陵蚕区的氟化物污染现状与蚕业发展对策
作者:朱俭勋;孙波;杨今后;吴文铂;林天宝
关键词:蚕业;氟化物污染;污染治理
-
重庆市涪陵区桑树的夏伐试验与调查
作者:孙波;朱俭勋;杨今后
关键词:重庆涪陵地区;桑树栽培;夏伐试验;布局调整
-
改进栽培与繁殖技术 加速良种丰田桑推广
作者:孙波;朱俭勋;吴文铂;张宗友;夏吉平;杨今后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