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甘肃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104份甘肃小麦品种脂肪氧化酶和多酚氧化酶活性基因等位变异的检测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曹东 1 ; 张雪婷 2 ; 王世红 2 ; 王东霞 1 ; 赖勇 1 ; 孟亚雄 1 ; 王化俊 1 ; 杨文雄 2 ;

作者机构: 1.甘肃省作物遗传改良与种质创新重点实验室/甘肃省干旱生境作物学重点实验室

2.甘肃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

关键词: 甘肃小麦;脂肪氧化酶;多酚氧化酶;等位变异;功能标记

期刊名称: 麦类作物学报

ISSN: 1009-1041

年卷期: 2014 年 34 卷 04 期

页码: 37-43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面粉和面制品的色泽是评价小麦品质的重要指标。小麦脂肪氧化酶(LOX)和多酚氧化酶(PPO)活性对面粉白度及面制品的色泽具有重要影响。为给甘肃省小麦品质育种提供参考依据,以104份甘肃省育成的小麦品种为材料,利用功能标记LOX16、LOX18、PPO18、PPO16和PPO29检测TaLox-B1、PpoA1及Ppo-D1位点的等位变异,分析甘肃小麦品种资源中LOX和PPO活性基因的组成和分布特点。结果表明,在甘肃小麦中,等位变异TaLox-B1a和TaLox-B1b的频率分别为22.12%和77.88%;其中,甘肃冬小麦品种高LOX活性等位变异TaLox-B1a的分布频率(30.56%)高于春小麦(3.13%)。等位变异Ppo-A1a、PpoA1b、Ppo-D1a和Ppo-D1b的频率分别为49.04%、50.96%、50.96%和49.04%;两个PPO基因的等位变异组合Ppo-A1a/Ppo-D1b、Ppo-A1a/Ppo-D1a、Ppo-A1b/Ppo-D1b和Ppo-A1b/Ppo-D1a的分布频率依次为28.85%、20.19%、20.19%和30.77%。说明在甘肃小麦品种中,低LOX活性等位变异(TaLox-B1b)品种比例较高;低PPO活性等位变异(Ppo-A1b、Ppo-D1a)品种分布比例略高于高PPO活性类型;其中,32份小麦品种在TaLox-B1、Ppo-A1和Ppo-D1三个位点同时含有高LOX活性和低PPO活性的等位变异。

  • 相关文献

[1]甘肃省小麦品种(系)品质分析与评价. 杨芳萍. 2003

[2]104份甘肃小麦品种主要品质基因的分子标记检测. 柳娜,曹东,王世红,杨文雄. 2016

[3]豌豆品系X9002抗白粉病基因鉴定. 王仲怡,付海宁,孙素丽,段灿星,武小菲,杨晓明,朱振东. 2015

[4]`黑龙江省小麦品种穗发芽及光周期的分子检测. 张春利,杨芳萍,宋庆杰,赵海滨,何中虎. 2008

[5]中国小麦品种黄色素含量基因等位变异分子检测及其分布规律研究. 杨芳萍,何心尧,何中虎,尚勋武,杨文雄. 2008

[6]黑龙江省小麦品种穗发芽及光周期的分子检测. 张春利,杨芳萍,宋庆杰,赵海滨,何中虎. 2008

[7]糜子种质资源淀粉含量与Waxy基因等位变异分析. 王红梅,董孔军,何继红,白斌,刘天鹏,任瑞玉,刘新星. 2024

[8]高粱DNA导入引起小麦HMW-GS的变异及其品质改良和变异机理分析. 欧巧明,倪建福,崔文娟,庞斌双. 2011

[9]甘肃省小麦地方品种春化、光周期基因分布频率及冬春性分析. 杨芳萍,郭莹,吕迎春,董亚超,李玥,化青春,虎梦霞,刘金栋. 2023

[10]二氧化氯浸泡对双孢蘑菇褐变的抑制效应及其机理分析. 李梅,田世龙,颉敏华,李守强,张欣,程建新,葛霞. 2012

[11]葡萄生单轴霉菌对葡萄几种防御酶活性的影响. 杜蕙,王春明,郭建国,漆永红,蒋晶晶. 2019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