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木薯柱花草间种体系固氮机制和生产效益分析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郑永清 1 ; 马旭东 1 ; 李伯松 1 ; 薛茂富 1 ; 陈松笔 2 ;

作者机构: 1.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

2.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

关键词: 木薯;柱花草;间种技术;氮源;生产效益

期刊名称: 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ISSN: 1009-931X

年卷期: 2024 年 001 期

页码: 39-43

摘要: 柱花草是重要的间种植物,但其与木薯间种体系中的固氮机制尚不清楚。本研究采用柱花草与木薯间种体系,分析柱花草生长期的农艺性状和不同组织氮含量的动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柱花草氮同位素值平均1.87‰,茎平均1.03‰,叶平均2.41‰,不同组织氮同位素呈现不同的变化趋势。前期柱花草氮素来源于土壤无机氮,中期无机氮和固氮都有贡献,后期柱花草急速生长阶段,固氮菌数量虽然增加,但其贡献逐渐减低,柱花草氮素主要来源转向土壤无机氮。此外,木薯间种柱花草较木薯单种增产鲜薯21.21%;间种与木薯单种、柱花草单种相比分别增加收入1361.09元/亩、1159.21元/亩,柱花草与木薯间种体系可有效提高氮源利用率和经济效益。

  • 相关文献

[1]橡胶林下间种地胆草技术及其效益分析. 郑定华,王秀全,余树华,张以山,范高俊,张志扬,高宏华. 2014

[2]镉胁迫对不同基因型柱花草生长及植株镉含量与分布的影响. 黄耿磊,黄冬芬,刘国道,郇恒福. 2010

[3]我国热带牧草产业化的发展现状、前景与对策. 易克贤. 2001

[4]中国柱花草生产及利用的发展现状和潜力. 易克贤. 2002

[5]热研7号柱花草选育研究. 蒋昌顺,邹冬梅,刘国道,张义正. 2002

[6]柱花草种子超干贮藏的效果及其遗传稳定性. Zou Dongmei,邹冬梅,Pan Yongbo,潘永波. 2014

[7]柱花草活化利用外源有机磷的分子机制. 刘攀道,廖红,刘国道,田江. 2015

[8]柱花草属不同种钾含量研究. Wen Xi,文稀. 2012

[9]几种不同碳、氮源对隐甲藻生长及二十二碳六烯酸产量的影响. 荣辉,黄惠琴,鲍时翔. 2007

[10]不同碳、氮源对优势藻株Hhw总脂含量及脂肪酸成分的影响. 马帅,胡小文,付莉莉,弓淑芬,谭德冠,张家明. 2011

[11]海南岛药用植物海巴戟炭疽病菌的生物学特性研究. 符瑞益,张新春,罗大全. 2012

[12]不同培养条件对油茶根际解磷菌6-Y-09溶磷效果的影响. 刘小玉,付登强,贾效成,陈良秋. 2016

[13]椰糠在不同氮源发酵过程中养分变化规律的研究. 陈艳丽,李绍鹏,高新生,肖日新. 2010

[14]油茶根际土壤解磷菌的筛选、鉴定及培养条件. 刘小玉,付登强,贾效成,陈良秋. 2016

[15]不同氮源添加对椰子叶堆肥腐殖化效果的影响. 黄小红,焦静,杜嵇华,吴翼,李尊香,刘信鹏. 2024

[16]橡胶炭疽菌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与碳、氮源关系的研究. 郑肖兰,郑服丛,吴伟怀,李锐,陈瑜,贺春萍. 2010

[17]香蕉转化中的抗褐化及再生研究. 李敬阳,张建斌,徐碧玉,金志强. 2008

[18]南亚瓦鳞苔水提液对柱花草种子萌发及其幼苗生长的影响. 孙悦,姚广龙,张莉娜,杨好伟,刘秦. 2011

[19]柱花草适应酸性缺磷土壤的基因型差异及可能的生理机制. 杜育梅,白昌军,田江,严小龙,刘国道. 2008

[20]几种亚热带牧草的营养价值研究. 任莉,易克贤,陈河龙,冯定远,温志超,钟建浓. 2012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