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甘肃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半干旱区雨养农田绿肥作物轮作休耕技术措施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赵仰徽 1 ; 齐向辉 1 ; 任稳江 1 ; 车宗贤 2 ; 任亮 1 ;

作者机构: 1.甘肃省会宁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2.甘肃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与节水农业研究所

关键词: 休耕;耕作措施;绿肥;轮作;土壤水分;理化性状

期刊名称: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ISSN: 1003-7578

年卷期: 2024 年 001 期

页码: 123-132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为探索休耕地科学合理的管护方式,以半干旱生态退化区耕地为研究对象,设置毛苕子→春油菜→箭筈豌豆(R1)、春油菜→箭筈豌豆→毛苕子(R2)、箭筈豌豆→毛苕子→春油菜(R3)3个不同绿肥作物轮作序列,及撂荒(CK1)、裸闲(CK2)共5个处理,开展3年定位试验,通过系统监测不同处理条件下农田土壤水分、养分等指标参数,明确不同处理对休耕地农田土壤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绿肥轮作处理可年生产绿肥干物质2257.5-3478.3kg·hm-2,其年均农田土壤水分耗散量分别较对照增加了17.69-71.36mm,但绿肥干物质还田使0-20cm土层有机质较撂荒和裸闲处理显著提高了8.87%-32.8%。R3处理一个轮作周期的绿肥总干物质还田量较R1、R2处理增加了54%、19.9%,水分总耗散量较R1、R2、CK1、CK2处理增加了62.98mm、29.14mm、140.34mm、202.78mm,水分生产效率较R1、R2处理提高了39.3%和21.4%;3年轮作结束后,0-40cm土壤容重不同处理间差异不显著,介于1.151-1.219g·cm-3之间;R3处理0-20cm土层有机质分别较R1、R2、CK1、CK2处理提高了27.5%、2.6%、44.5%、18.4%。综合来看,传统撂荒和裸闲方式耕地质量恢复较慢,合理的绿肥轮作还田可有效加快耕地质量恢复,以箭筈豌豆→毛苕子→油菜轮作还田方式效果最佳,可在半干旱生态退化区推广应用。

  • 相关文献

[1]耕作措施对玉米的影响. 罗照霞,杨志奇,马忠明,杨虎德. 2014

[2]不同耕作措施对甘肃引黄灌区耕地土壤有机碳的影响. 杨思存,王成宝,霍琳,姜万礼,温美娟. 2019

[3]耕作方式对灌耕灰钙土耕层物理性质和玉米产量的影响. 王成宝,温美娟,杨思存,霍琳,姜万礼. 2022

[4]长期秸秆还田对土壤理化特性及微生物数量的影响. 杨钊,尚建明,陈玉梁. 2019

[5]甘肃灌淤土土壤障碍因素浅析. 王方,李元寿,王文丽,武天云. 2004

[6]连续施用沼液水稻油菜轮作耕层土壤的细菌多样性PCR-DGGE分析. 冯丹妮,伍钧,杨虎德. 2019

[7]河西灌区蔬菜地轮作紫花苜蓿的施氮效应及土壤碳氮特征. 吴勇,刘晓静,蔺芳,蒯佳琳. 2021

[8]胡麻/小麦间作与胡麻-小麦轮作对土壤理化特性及胡麻生长的影响. 王立光,叶春雷,陈军,李进京,罗俊杰. 2021

[9]应用DGGE技术研究间、轮作对根际氨氧化细菌和固氮菌群落结构的影响. 宋亚娜,李隆,包兴国,张福锁,郑伟文. 2006

[10]石羊河流域节水高产高效轮作模式研究. 胡志桥,田霄鸿,张久东,包兴国,马忠明. 2011

[11]种植模式对当归根际土壤真菌群落与功能类群的影响. 姜小凤,郭凤霞,陈垣,郭建国. 2024

[12]半夏不同茬口土壤中酚酸类物质的变化及与产量的相关性. 魏莉霞,胡永建,王国祥,张东佳,高微微. 2022

[13]利用DGGE法研究不同种植体系中根际微生物群落结构. 宋亚娜,包兴国,李隆,张福锁,郑伟文. 2006

[14]西兰花复种绿肥-当归高效轮作种植技术规程. 龚成文,米永伟,邵武平,谢志军,石小强,范爱平. 2024

[15]河西荒漠灌区不同耕作方式对作物产量的影响. 陈伟,孙建好,赵建华. 2012

[16]长期不同施肥方式对小麦/玉米间作土壤蔗糖酶活性的影响. 王平,马忠明,包兴国,孙景玲,王德权. 2009

[17]河西灌区制种玉米化肥减量技术对制种产量的影响. 孙宁科,赵建华,孙建好,陈亮之. 2021

[18]旱地立式深旋耕作马铃薯间作绿肥绿色高效栽培技术. 于显枫,张绪成,马一凡,方彦杰,王红丽,侯慧芝. 2020

[19]长期施用绿肥对灌漠土水稳性团聚体及其有机碳的影响. 贾宇,车宗贤,包兴国,吴科生. 2020

[20]河西绿洲灌区马铃薯间作绿肥高效种植模式研究. 王婷,包兴国,舒秋萍,杨文玉. 2010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