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印楝种子提取物对荔枝蝽的毒性及与其等位酶基因型之间的关系(英文)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卢芙萍 1 ; 赵冬香 1 ; 刘业平 1 ; 王爱萍 1 ; 陈青 1 ;

作者机构: 1.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环境与植物保护研究所

关键词: 荔枝蝽;印楝种子提取物;等位酶;基因型;等位基因;选择性致死作用

期刊名称: 昆虫学报

ISSN: 0454-6296

年卷期: 2006 年 49 卷 02 期

页码: 241-246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用5.2mg/mL(LC50)的印楝种子提取物对荔枝蝽1龄若虫进行急性毒性处理,24h死亡率为51.8%。通过等位酶分析检测了死亡与存活试虫两种酶(PGI和MDH),两个基因座(Pgi和Mdh)上各基因型及等位基因与印楝种子提取物毒性之间的关系,进行致死性差异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印楝种子提取物对具有不同基因型及等位基因个体的致死性存在差异。在Pgi基因座上,Pgi-bb基因型死亡率最高,为84%,Pgi-aa和Pgi-cc基因型死亡率较低,分别为0和7%,且与死亡率最高的Pgi-bb基因型存在显著差异(P<0.05)。在基因座Mdh上,Mdh-aa基因型个体死亡率最高(93%),而具有Mdh-cc基因型的个体全部存活了下来,另外3个基因型Mdh-ab、Mdh-bb与Mdh-bc死亡率居中,都与Mdh-aa、Mdh-cc基因型死亡率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在等位基因上,Pgi-a和Mdh-c个体的死亡率都最低,与各自其他两个等位基因的死亡率之间存在显著差异。结果说明不同基因型个体对印楝提取物具有不同的反应,印楝种子提取物对荔枝蝽等位酶基因型及等位基因存在选择性致死作用。这种荔枝蝽对印楝种子提取物的敏感性与其等位酶基因型及等位基因之间显明的相关关系提示我们,可将荔枝蝽种群中对印楝种子提取物敏感性低的基因型及等位基因作为遗传标记去监测荔枝蝽对印楝种子提取物的抗性状况。

  • 相关文献

[1]海南斑翅蝗科5种蝗虫的遗传多样性. 卢芙萍,赵冬香,侯建勇. 2006

[2]我国芒果主要栽培品种等位酶分析. 姜成东,蔡胜忠,王家保,李绍鹏,卢业凌,谭金红. 2008

[3]海南两个自然保护区野生荔枝遗传多样性研究. 姜成东,蔡胜忠,肖翔,肖小军,卢业凌. 2009

[4]海南岛蝗虫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卢芙萍,候建勇,赵冬香,王爱萍,陈青. 2010

[5]触角和光暗对荔枝蝽若虫聚集行为的影响. 黎荣欣,王玉洁,高景林,赵怡楠,赵冬香. 2013

[6]荔枝蝽对光与颜色的选择行为反应. 王玉洁,赵冬香,彭正强,高景林. 2011

[7]荔枝蝽成虫对其臭腺分泌物组分的触角电生理和行为反应. 王玉洁,赵冬香,卢芙萍,彭正强,王爱萍. 2009

[8]敌百虫对荔枝蝽几种代谢酶活性的影响. 卢芙萍,赵冬香,卢家兴,王爱萍,陈青. 2007

[9]荔枝蝽臭液对常见仓储害虫的熏蒸毒力. 江军,赵冬香,高景林,王爱萍. 2011

[10]荔枝蝽臭腺分泌物对萝卜、芥菜、水稻生长的抑制作用. 赵怡楠,赵冬香,王玉洁. 2014

[11]6个荔枝品种对荔枝蝽抗性的初步鉴定. 范鸿雁,王祥和,张新春,何凡,罗志文,王家保. 2011

[12]荔枝蝽臭液对4种蚜虫的药效研究初报. 江军,赵冬香,王爱萍. 2011

[13]荔枝蝽田间种群消长动态及空间分布型研究. 王玉洁,赵冬香,卢芙萍,彭正强,王爱萍. 2010

[14]荔枝蝽防治研究进展. 黎荣欣,赵冬香,王玉洁,高景林. 2013

[15]荔枝蝽成虫排泄物组分的GC-MS分析. 王玉洁,赵冬香,彭正强,王爱萍,尹炯. 2010

[16]广斧螳若虫对荔枝蝽若虫的捕食功能反应与搜寻效应. 王玉洁,吴娇,赵怡楠,黎荣欣,赵冬香. 2015

[17]荔枝蝽臭液对4种蚜虫的药效初步研究. 江军,赵冬香,王爱萍. 2011

[18]荔枝蝽触角化感器的扫描电镜观察. 赵冬香,莫圣书,卢芙萍,王爱萍. 2006

[19]荔枝蝽田间种群消长动态的研究. 王玉洁,赵冬香,卢芙萍,彭正强,王爱萍. 2009

[20]荔枝蝽成虫对其臭腺分泌物及虫体体表的行为反应. 王玉洁,赵冬香,彭正强. 2009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