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北京市农林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葡萄蔓枯病防治药剂筛选与评价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刘梅 1 ; 宗新颖 1 ; 王淦 1 ; 金添 1 ; 李兴红 1 ;

作者机构: 1.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关键词: 葡萄;蔓枯病;杀菌剂;敏感性;防治效果

期刊名称: 中国果树

ISSN:

年卷期: 2023 年 007 期

页码: 81-86,95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摘要: 以葡萄蔓枯病菌甜樱间座壳(Diaporthe eres)和大豆间座壳(Diaporthe sojae)为试材,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两种葡萄蔓枯病菌对14种杀菌剂(9种化学杀菌剂,5种生物杀菌剂)的敏感性;通过盆栽葡萄绿枝条进行人工接种病原菌,进一步评价杀菌剂的防治效果,以期为葡萄蔓枯病的防治提供用药指导。结果表明:化学杀菌剂中,戊唑醇、氯氟醚菌唑和氟啶胺对葡萄蔓枯病菌菌丝生长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平均EC50值在0.2μg/mL以下,代森锰锌和硫磺的抑制效果较差,平均EC50值分别为22.035 3μg/mL和30.505 5μg/mL;生物杀菌剂中,枯草芽孢杆菌对葡萄蔓枯病菌的抑制作用最强,平均EC50值为0.762 9μg/mL,其次是寡雄腐霉菌和蛇床子素,平均EC50值在2.5μg/mL以下,丁子·香芹酚和小檗碱硫酸盐的抑制效果较差,平均EC50值分别为52.781 1μg/mL和155.337 8μg/mL;大豆间座壳较甜樱间座壳对甲基硫菌灵、硫磺以及小檗碱硫酸盐表现更为敏感。离体接种试验结果表明,除蛇床子素、小檗碱硫酸盐的防治效果在60%左右,其余杀菌剂的防治效果较好,均在75%以上。研究结果可为田间防治葡萄蔓枯病用药选择提供技术参考。

  • 相关文献

[1]我国葡萄白粉病菌对吡唑醚菌酯的敏感性分析. 高琪,张玮,刘梅,周莹,邢启凯,彭军波,李兴红,燕继晔. 2022

[2]多种杀菌剂对葡萄霜霉病的田间防效. 刘梅,黄金宝,李兴红. 2020

[3]防治葡萄溃疡病的杀菌剂筛选与评价. 刘梅,金添,王慧,李永华,王训成,李兴红,燕继晔. 2023

[4]我国葡萄园病害发生危害及防治用药情况调查. 高琪,李兴红,刘梅. 2021

[5]世高农药防治葡萄房枯病效果好. 唐欣甫. 2001

[6]甜瓜高代自交系4G21抗蔓枯病基因的分子定位. 哈矿武,张慧玲,柳剑丽,刘萍,王建设. 2010

[7]甜瓜蔓枯病病原菌分离与分生孢子的产孢诱导. 张立杰,张慧玲,哈矿武,王建设. 2015

[8]5‰氯化钠水体中日本锦鲤幼鱼对三种药物的敏感性研究. 梁拥军,杨广,孙向军,穆祥兆. 2009

[9]气象因子对负水头供液下番茄日耗液量的敏感性分析. 张芳,张建丰,薛绪掌,王利春,陈晓丽,李友丽. 2017

[10]基于几何标记模型参数反演的作物株形敏感性分析. 赵春江,黄文江,穆西晗,王锦地,王纪华. 2009

[11]玉米骨干自交系对除草剂苯磺隆和甲咪唑烟酸的敏感性差异. 刘才,王作平,杨梦婷,张中保,邹华文,吴忠义. 2019

[12]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BJQ902株对三种传代细胞敏感性的比较研究. 沈佳,章振华,李林,叶丽娜,姜北宇,史爱华,张建伟. 2016

[13]白纹伊蚊细胞系Aa-778对蓝舌病病毒的敏感性. 潘李珍,樊玉珍,李根. 1992

[14]副猪嗜血杆菌血清4型和13型的分子血清分型研究. 李忍,郭芳芳,郭杰,崔一芳,曹晓亚,徐福洲. 2021

[15]甜菜尾孢菌对多菌灵、苯醚甲环唑和氟硅唑的敏感性及杀菌剂对甜菜褐斑病的田间防效评价. 刘梅,林杰,韩成贵. 2023

[16]几种常用杀虫剂对异色瓢虫的敏感性测定. 吴红波,张帆,王素琴,张君明. 2007

[17]不同苜蓿品种对阔草清与丁草胺混用剂的敏感性测定. 王庆海,武菊英,江国铿,贾春虹. 2003

[18]浸卵法测定甘肃省梨小食心虫田间种群对8种杀虫剂的敏感性. 刘月英,周昭旭,张美娇,曹利军. 2022

[19]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M41株)HI试验抗原的特异性和敏感性试验. 章振华,李林,景小冬,张建伟,沈佳,史爱华,姜北宇. 2015

[20]菊花‘北甘菊’和‘神马’对除草剂草丁膦的敏感性研究. 陈海,张秀海,吴忠义,罗昌,程曦,黄丛林. 2013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