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河北省农林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春化、光周期和矮秆基因在不同国家小麦品种中的分布及其效应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夏先春 1 ; 张勇 1 ; 张晓科 2 ; 刘建军 3 ; 唐建卫 4 ; 杨学明 5 ; 张俊儒 6 ; 刘茜 7 ; 李式昭 8 ; 何中虎 1 ;

作者机构: 1.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国家小麦改良中心

2.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

3.山东省农业科学院

4.周口市农业科学院

5.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6.甘肃省农业科学院

7.河北省农林科学院

8.四川省农业科学院

关键词: 普通小麦;春化基因;Ppd-D1a;Rht-B1b和Rht-D1b;分子标记

期刊名称: 作物学报

ISSN: 0496-3490

年卷期: 2012 年 38 卷 07 期

页码: 1155-1166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为促进国外种质资源在我国的有效利用,将14个国家的100份代表性小麦品种在国内的8个代表性地点种植,调查抽穗期、成熟期和株高,并以4个春化基因(Vrn-A1、Vrn-B1、Vrn-D1和Vrn-B3)、1个光周期基因(Ppd-D1a)及2个矮秆基因(Rht-B1b和Rht-D1b)的分子标记检测所有品种的基因型。春化基因Vrn-A1a、Vrn-B1、Vrn-D1和vrn-A1+vrn-B1+vrn-D1的分布频率分别为8.0%、21.0%、21.0%和64.0%;显性等位变异Vrn-A1a、Vrn-B1和Vrn-D1主要存在于来自中国春麦区及意大利、印度、加拿大、墨西哥和澳大利亚的品种中,这些品种一般为春性类型;春化位点均为隐性等位变异或vrn-A1+vrn-D1+Vrn-B1的品种主要分布在中国冬麦区、美国冬麦区、俄罗斯冬麦区,以及英国、法国、德国、罗马尼亚、土耳其和匈牙利,这些地区的小麦均为冬性类型。秋播时,供试品种均能正常抽穗,且携带春化显性变异的材料较隐性类型抽穗早,显性等位变异表现加性效应,4个春化位点均为隐性变异的一些欧美材料因抽穗太晚在杨凌和成都不能正常成熟;而春播时,显性等位变异基因型抽穗的频率高,隐性等位变异基因型基本不能抽穗。光周期不敏感基因Ppd-D1a的分布频率为68.0%,主要分布在中国、法国、罗马尼亚、俄罗斯、墨西哥、澳大利亚和印度,而光周期敏感等位变异Ppd-D1b主要分布在英国、德国、匈牙利和加拿大等中高纬度地区;携带Ppd-D1a的品种较携带Ppd-D1b的品种抽穗早,大多数Ppd-D1a品种在长日照和短日照条件下均能成熟,大部分Ppd-D1b品种在短日照条件下不能成熟。Rht-B1b和Rht-D1b基因的分布频率分别为43.0%和35.0%,其中,Rht-B1b主要分布于美国、罗马尼亚、土耳其、意大利、墨西哥和澳大利亚,Rht-D1b主要分布于中国、德国、英国、意大利和印度。一般来说,一个国家的品种携带Rht-B1b或Rht-D1b之一,而这2个基因在高纬度地区分布频率较低。Rht-B1b、Rht-D1b和Ppd-D1a的降秆作用均达显著水平,Rht-B1b和Rht-D1b的加性效应突出。

  • 相关文献

[1]粒重基因TaCwi-A1等位变异在黄淮麦区小麦品种(系)中的分布及功能分析. 刘永伟,周硕,王雪征,孙果忠,朱金永,韩秋芬,李春杰,赵和,王海波. 2017

[2]小麦抗白粉病基因pm30种质改良及鉴定. 兰素缺,李光威,孟雅宁,李芳,张业伦,李杏普. 2017

[3]衡观35广适基因对冬春小麦杂种优势利用初探. 李强,李丁,乔文臣,孙书娈,孟祥海,魏建伟,赵明辉,赵凤梧,李会敏. 2017

[4]小麦春化基因的遗传效应研究. 孙果忠,游光霞,武淑祯,张秀英,王海波,肖世和. 2011

[5]小麦淀粉颗粒蛋白-1突变体挖掘及其相关农艺性状和品质特点的分析. 张业伦,孟亚宁,李杏普,聂书鹏,兰素缺,白峰. 2015

[6]普通小麦与硬粒小麦种间杂交培育抗干热风新种质研究. 赵凤梧,李慧敏,刘冬成,张爱民. 2005

[7]Glu-D1位点亚基缺失弱筋小麦新种质的创制及其品质分析. 温之雨,张艳敏,李辉. 2012

[8]普通小麦种内卵器开花前细胞核内有丝分裂现象. 李慧敏,赵凤梧,栗雨勤,王雪征,张文英,李爱国,孟祥海. 2002

[9]小麦-簇毛麦6VS/6AL易位染色体对小麦农艺性状的影响. 李桂萍,陈佩度,张守忠,赵和. 2011

[10]六倍体山羊草与普通小麦杂种F_1细胞学研究. 李洪杰,方仁,郭北海,王子宁,裴翠娟,崔海瑞. 1994

[11]利用普通小麦、硬粒小麦种间杂种优势选育高千粒重新种质研究. 李慧敏,赵凤梧,戴茂华,刘冬成,张爱民. 2006

[12]簇毛麦易位系V9125-2抗条锈基因YrWV的遗传分析和SSR分子标记. 王睿,张书英,徐中青,陈洁,李强,侯璐,井金学. 2011

[13]小麦地方品种Wx基因构成分析. 王子宁,郭北海,张艳敏,温之雨,李洪杰,石云素. 1999

[14]利用组织培养和辐射诱变创造高频率小麦与簇毛麦染色体易位. 李洪杰,郭北海,张艳敏,李义文,杜立群,李银心,贾旭,朱至清. 2000

[15]小麦细胞分裂间期外源染色质的检测. 李洪杰,朱至清,杜立群,郭北海,石云素,唐顺学,李义文,贾旭. 1999

[16]从产量和品质性状的变化分析北方冬麦区小麦品种抗热性. 韩利明,张勇,彭惠茹,乔文臣,何明琦,王洪刚,曲延英,刘春来,何中虎. 2010

[17]小麦糯性突变体的筛选. 王子宁,郭北海,张艳敏,温之雨. 2002

[18]小麦(T.aestivum)Waxy-D1基因缺失材料的发现及分析. 王子宁,郭北海,李洪杰,张艳敏,温之雨,李辉. 2000

[19]普通小麦与硬粒小麦-簇毛麦双二倍体杂种体细胞无性系的建立. 李洪杰,石云素,史占良,张艳敏,郭北海,王子宁,温之雨. 1999

[20]普通小麦根系构型相关性状的全基因组连锁分析. 田媛媛,王雅美,陈兰军,靳义荣,刘鹏,孟祥海,刘金栋. 2024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