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河北省农林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棉铃疫病生防细菌筛选、鉴定及制剂防治效果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鹿秀云 1 ; 李宝庆 1 ; 张晓云 1 ; 郭庆港 1 ; 马平 1 ; 李社增 1 ;

作者机构: 1.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河北省农业有害生物综合防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农业部华北北部作物有害生物综合治理重点实验室;临沂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关键词: 棉铃疫病;生防细菌;苎麻疫霉;棉花;微生物杀菌剂

期刊名称: 植物保护学报

ISSN: 0577-7518

年卷期: 2019 年 04 期

页码: 805-815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为有效防治由苎麻疫霉Phytophthora boehmeriae引起的棉铃疫病,采用平板对峙培养法、离体试验和田间小区试验对棉花、玉米、番茄、黄瓜等作物根围细菌进行筛选,结合形态学观察、16S rDNA序列分析及Biolog微生物自动鉴定系统对筛选出的生防细菌进行分类鉴定,并通过离体试验对优秀生防菌2种制剂的防治效果进行评价。拮抗细菌初筛试验结果表明,在供试的1 250株作物根围细菌中,399株细菌菌株有良好的抑菌能力,其中40株拮抗细菌菌株抑菌率在80.00%以上,菌株HMB22922抑菌能力突出,对棉铃疫病菌的抑菌率为85.71%,抑菌带宽10.0 mm。室内筛选试验结果表明,菌株HMB22922、HMB23917和HMB21405的病情指数显著低于空白对照,与化学药剂对照间差异不显著,人工接种苎麻疫霉5 d和7 d后,3株菌株对棉铃疫病的防治效果分别为73.92%、69.58%、56.54%和81.34%、66.67%、64.60%。田间筛选试验结果表明,菌株HMB22922培养液对棉铃疫病的田间防治效果为47.12%~58.64%,优于其它2株供试菌株,与化学药剂的防治效果相当且防治效果稳定。生防菌株HMB22922经形态学观察、序列分析和和微生物鉴定系统被鉴定为萎缩芽胞杆菌Bacillus atrophaeus。人工接种苎麻疫霉5、7和12 d时,以菌株HMB22922为有效成分的2.5′109 CFU/mL萎缩芽胞杆菌悬浮剂的防治效果分别为86.33%、78.66%和64.44%,均优于其相同菌量培养液的防治效果。

  • 相关文献

[1]棉花烂铃病的发生、品种抗病性及主要病原菌致病力分析. 李社增,鹿秀云,郝俊杰,赵鸣,年冠臻,郭庆港,张晓云,马平. 2017

[2]棉铃疫病人工接种方法优化及应用. 鹿秀云,商俊燕,邵美琪,谢雪娇,郭庆港,李社增,马平. 2021

[3]防治棉铃疫病的9种化学杀菌剂筛选与评价. 鹿秀云,周洪妹,李社增,郭庆港,李宝庆,马平. 2014

[4]防治蔬菜灰霉病枯草芽胞杆菌BAB-1水分散片剂的研制. 敖明远,张晓云,郭庆港,曲远航,鹿秀云,崔建州,李社增,马平. 2022

[5]微生物杀菌剂对番茄重茬病的防治效果及其对番茄产量的影响. 贾海民,鹿秀云,赵聚莹,陈丹. 2011

[6]麻山药根腐病发生规律及其防治技术. 贾海民,鹿秀云,陈丹,李术臣. 2011

[7]“10亿芽孢/克枯草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对麻山药根腐病的防效及产量的影响. 白颖,陈红岩,鹿秀云,贾艳辉,陈奇. 2018

[8]黄瓜靶斑病生防芽胞杆菌的分离鉴定及其抑菌作用. 张晓云,丛蓉,郭庆港,鹿秀云,苏振贺,陈秀叶,李社增,马平. 2023

[9]棉花黄萎病生防细菌NCD-2抑菌物质提取研究(英文). 鹿秀云,李社增,马平,高胜国. 2005

[10]生防细菌NCD-2作用机制初步研究——NCD-2对棉苗叶片几丁质酶活性变化的影响. 鹿秀云,马平,董金皋. 2004

[11]利用生防细菌防治棉花立枯病. 鹿秀云,马平,李社增,高胜国. 2004

[12]盐渍化棉田施用含氯肥料对土壤及棉花产量的影响. 杨云马,李廷瑞,孙彦铭,贾树龙,孟春香,王藏庄,刘小京,刘毅,刘俊杰. 2014

[13]棉花辐射效应的研究——Ⅰ.M_1主要农艺及经济性状的变异. 翟学军,李俊兰,李之树. 1994

[14]对优质棉概念的理解及育种方法的探讨. 金卫平,崔淑芳,王广恩,张海娜. 2010

[15]新常态下完善新疆棉花目标价格补贴政策的思考. 矫健,陈伟忠,康永兴,付会期,茹仙古丽·牙生,巴特尔,蒋梅,穆钰. 2015

[16]栽培措施地陆海杂种一代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 李俊兰,翟学军. 1996

[17]完善我国棉花目标价格政策的思考和建议. 矫健,穆钰,付会期,康永兴,高云,陈霞,陈伟忠. 2015

[18]棉花不同自交方法对成铃率的影响. 葛朝红,师树新,周永萍,赵海龙. 2016

[19]四种棉花黄萎病毒素制备方法的比较. 马春红,范尉尉,董文琦,刘子会,贾银锁. 2007

[20]种植密度对棉花生育动态、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戴茂华,吴振良,刘丽英,马俊永. 2014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