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木薯/花生间作对其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群落结构及多样性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徐海强 1 ; 黄洁 2 ; 刘子凡 2 ; 魏云霞 2 ; 苏必孟 2 ; 李天 2 ;

作者机构: 1.海南大学农学院

2.海南大学农学院;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农业部木薯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木薯;花生;间作;根际土壤;细菌;真菌

期刊名称: 南方农业学报

ISSN: 2095-1191

年卷期: 2016 年 47 卷 02 期

页码: 185-190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目的】研究木薯或花生单作与木薯/花生间作对木薯和花生根际土壤细菌、真菌数量与群落结构及多样性的影响,为从根际微生态角度阐释木薯与花生的地下部互作机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设木薯单作、花生单作和木薯/花生间作3个处理,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分别测定单作与间作的根际土壤细菌和真菌数量,并通过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进行细菌和真菌群落结构及多样性分析。【结果】不论单作或间作,木薯和花生根际土壤细菌、真菌数量均随着生育期的延长呈先增长后下降的变化趋势,在木薯块根形成期和花生结荚期达到峰值。木薯/花生间作后期根际土壤细菌与真菌数量的比值(B/F)提高,有利于木薯和花生的根际土壤向细菌型转化,且间作木薯根际土壤B/F比间作花生分别提高了1.02和1.25倍。在木薯块根形成期和花生结荚期,与单作相比,间作的DGGE图谱特异条带数有所改变,多样性指数有所降低,但与单作多样性指数差异不明显。【结论】木薯/花生间作有利于木薯和花生根际土壤向高肥力的细菌型转化,且间作同时可改变木薯和花生根际土壤细菌和真菌的群落结构,但对其多样性影响不明显。

  • 相关文献

[1]不同隔根方式下木薯与花生间作的竞争力分析. 刘子凡,刘治,黄洁,魏云霞. 2021

[2]武鸣县木薯间作花生、大豆的高产高效模式. 韦小贞,尹成和,李兆贵,韦艳春,马汉宝,许晓芳,黄柏玲,黄洁. 2011

[3]木薯/花生间作对花生光合性能、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韩全辉,黄洁,刘子凡,罗春芳,魏艳. 2014

[4]种茎行向及芽向对间作木薯和花生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罗春芳,魏云霞,欧珍贵,黄洁,徐海强,杨龙. 2017

[5]木薯/花生间作体系中木薯行距配置对薯块产量的影响. 韩全辉,魏云霞,黄洁. 2017

[6]华南9号食用木薯间作花生、玉米对产量性状的影响. 黄洁,魏云霞,刘丽娟,韦卓文,张洁. 2022

[7]木薯与花生间作对产量和养分的影响. 徐海强,黄洁,魏云霞,李天. 2018

[8]木薯和花生间作模式下2种作物光合与干物质积累特性. 陈晨,刘子凡,黄洁,魏云霞,苏必孟. 2022

[9]木薯花生间作模式养分吸收与利用优势的比较. 刘子凡,苏必孟,黄洁,魏云霞,张婷婷. 2019

[10]鳄梨果实病害及防治方法. 李敏,胡美姣,高兆银,杨凤珍. 2009

[11]海南香蕉园土壤微生物与土壤因子的关系. 邓晓,洪葵,李勤奋,侯宪文,李光义. 2010

[12]龙眼采后腐烂相关细菌与真菌的分离与鉴定. 唐建阳,车建美,刘波,王国芬. 2013

[13]百草枯对土壤微生物影响的研究. 邓晓,唐群锋. 2006

[14]乐果对土壤微生物种群的影响. 邓晓,李勤奋,倪春燕,郑美漩,李光义,喻龙. 2007

[15]辛硫磷对土壤微生物种群结构的影响. 邓晓,李勤奋. 2007

[16]2016–2021年海南文昌菜地土壤微生物数据集. 陈淼,李勤奋. 2023

[17]草甘膦对土壤微生物影响的研究. 邓晓,李雅琦. 2005

[18]不同抗、感枯萎病香蕉种质根际土壤的微生物数量. 漆艳香,张欣,彭军,丁兆建,曾凡云,谢艺贤. 2019

[19]海南黎家山兰酒发酵过程中的微生物多样性分析. 齐宁利,陈吴海,叶剑芝,龚霄,杨春亮. 2020

[20]化肥减量配施有机肥对木薯生长及根际土壤细菌菌群的影响. 韦卓文,刘沁雲,欧文军,魏云霞,喻珊,陆小静,蔡杰. 2024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