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黄东风 1 ; 王果 2 ; 李卫华 1 ; 邱孝煊 1 ;
作者机构: 1.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
2.福建农林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关键词: 菜地土壤;氮磷面源污染;机制;控制技术
期刊名称: 应用生态学报
ISSN: 1001-9332
年卷期: 2009 年 20 卷 04 期
页码: 991-1001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为了提高蔬菜产量,菜农大量施用化肥,菜地氮磷肥用量在一些地区已超过蔬菜实际需求量的数倍;而大多数蔬菜是浅根系和没有庞大根系的作物,菜地土壤已出现明显的氮磷累积现象,从而导致蔬菜作物营养失调,硝酸盐含量严重超标、品质下降,并引起菜地土壤理化性状恶化、地下水硝酸盐污染及地表水富营养化等一系列环境问题.本文综述了菜地土壤氮磷面源污染现状(氮磷累积特征、对水环境及蔬菜污染现状)、污染机制(氮磷来源、转化特征及损失途径)及包括施肥控制技术、应用化学添加剂技术、填闲作物技术、种植制度优化技术、汇源景观组合和生态草带拦截技术等污染控制技术,旨在为菜地土壤氮磷面源污染的深入研究提供借鉴.
- 相关文献
[1]福州市郊菜地氮磷面源污染现状分析与评价. 黄东风,邱孝煊,李卫华,林新坚,王果. 2009
[2]水肥管理措施与稻田氮磷面源污染评估. 黄东风,李卫华,王利民,林新坚,范平,邱孝煊. 2014
[3]水肥协同管理控制稻田氮磷面源污染研究. HUANG Dong-feng,黄东风,LI Wei-hua,李卫华,Wang Li-min. 2015
[4]福州市郊菜地土壤磷素特征及流失潜能分析. 黄东风,邱孝煊,李卫华,王果. 2009
[5]福州市郊蔬菜施肥现状及菜地土壤养分累积特征分析. 黄东风,邱孝煊,李卫华,王果. 2009
[6]菇房控鼠配套技术研究. 陈玉妹,彭文富,陈政明,邱良妙,林坚贞,陈德禄. 1999
[7]福建北部山区南江黄羊消化道寄生虫病控制技术的建立. 谢喜平,孙世坤,陈岩锋,黄勤楼,毛达著,高林财,杨翠娟,肖隆明. 2009
[8]入世与农业高新技术发展机制的探讨. 陈奇榕. 2002
[9]PPT战略下乡村旅游扶贫的机制与思考——以原中央苏区县为例. 刘玲,杨军. 2018
[10]未成年人食物成瘾的研究进展. 强悦越,林少玲,傅建炜,曾绍校. 2020
[11]科技人员服务企业的长效机制与发展对策. 陈华,张伟利,廖彦富. 2019
[12]科技人员服务企业的长效机制与发展对策. 陈华,张伟利,廖彦富. 2019
[13]食用菌富集重金属主要特征与相关机制研究进展. 刘朋虎,雷锦桂,王义祥,陈立松,翁伯琦. 2017
[14]省级农业科研院所激励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以福建省农业科学院为例. 刘宇峰,叶少荫,池敏青,杨艳. 2021
[15]推进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发展的机制研究. 邓启明,李元钦,尹利军,吴兴南. 2002
[16]闽台农业科技合作领域选择与机制创新. 曾玉荣,翁伯琦,郑百龙,周琼. 2008
[17]福建省属公益类科研机构自主创新能力评价与制约因素分析. 杨军,许正春,翁志辉. 2011
[18]高新技术产业化的技术创新机制研究. 尹利军,吴声怡,邓启明,吴兴南. 2004
[19]实施创新驱动战略 发展特色现代农业. 翁伯琦,张伟利,赵雅静. 2015
[20]植物模拟微重力效应研究进展. 邓素芳,杨有泉,陈敏. 2013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喷施不同浓度海藻叶面肥对茶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作者:王利民;陈诗平;黄东风
关键词:海藻叶面肥;茶叶产量;品质;养分吸收
-
紫云英还田对黄泥田土壤理化和微生物特性及水稻产量的影响
作者:王利民;黄东风;何春梅;刘彩玲;李清华;黄毅斌;王飞
关键词:黄泥田;紫云英;理化性质;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
-
喷施不同浓度硅肥对闽东红壤区玉米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
作者:王利民;朱爱玲;李昱;黄东风
关键词:叶面硅肥;玉米;产量;农艺性状;养分吸收
-
喷施新型叶面硅肥对闽北红壤区玉米生长发育和养分吸收的影响
作者:王利民;黄东风;钟守健;李昱;邱孝煊
关键词:叶面肥;水稻;生长;产量;养分吸收
-
不同水肥耦合下双季稻氮磷吸收、利用与流失差异
作者:王利民;黄东风;张秉涯;潘住财
关键词:水肥管理;双季稻;肥料利用;地表径流;氮磷流失
-
不同植物与芥菜间作对芥菜土壤镉含量的影响
作者:邱孝煊;方守玲;陈孔长;林金美;黄东风;李昱;王利民
关键词:油菜;印度芥菜;芥菜;间作;土壤;镉
-
喷施新型叶面肥对水稻生长、产量和养分吸收的影响
作者:王利民;黄东风;邱孝煊;李昱;王鹰
关键词:叶面肥;水稻;生长;产量;养分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