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张上守 1 ; 卓传营 1 ; 姜照伟 2 ; 李义珍 2 ; 郭聪华 2 ;
作者机构: 1.福建省尤溪县农业局
2.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稻麦研究所
关键词: 再生稻;超高产;产量形成;栽培技术
期刊名称: 福建农业学报
ISSN: 1008-0384
年卷期: 2003 年 18 卷 01 期
页码: 1-6
摘要: 1998~2002年在尤溪县建立再生稻超高产示范片,5 a'累计面积1 097.73 hm2,头季平均产量10 664kg·hm-2,再生季平均产量6 537 kg·hm-2,合计年产量17 201 kg·hm-2,有一丘田再生季单产突破世界记录。头季超高产是依靠稳定穗数、主攻大穗,产量与干物质积累总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再生季以多穗取胜,在头季收割至再生季齐穗期,再生分蘖积累的干物质有35%~40%来自稻桩转运,有60%~65%来自本身光合生产。超高产栽培主要技术是:规划适宜种植区,选用“双高”良种,调整生育期,畦式栽培,合理施肥,高留稻桩。
- 相关文献
[1]再生稻超高产结构及其调控. 谢华安,李义珍,姜照伟,卓传营,张上守,郑荣和. 2005
[2]轻简栽培再生稻的产量形成及关键筛选指标. 林强,王颖姮,林祁,卓芳梅,张建福. 2020
[3]广两优676作再生稻超高产栽培的产量结构特征分析. 林祁,郑小苹,刘锋,陈丽娟,何花榕,杨惠杰. 2016
[4]再生稻超高产库的结构特征. 杨惠杰,郑景生,姜照伟,李义珍,卓传营,张上守. 2005
[5]再生稻超高产优化集成技术. 张上守,卓传营,郑荣和,李义珍. 2007
[6]两系杂交稻培矮64S/E32的超高产特性与栽培研究Ⅲ.超高产栽培. 杨高群,彭桂峰,李义珍. 2000
[7]中国稻作超高产的追求与实践. 郑景生,黄育民. 2003
[8]再生稻生产效益与栽培技术研究. 杨东,董瑞霞,张水金,谢鸿光,涂诗航,郑家团. 2007
[9]尤溪县再生稻生产发展状况. 张水金,杨东,董瑞霞,黄庭旭. 2012
[10]谷优676作再生稻大面积示范高产栽培技术. 林祁,林强,蒋家焕,谢鸿光,朱永生,王乌齐,张建福. 2021
[11]谷优676在尤溪县作再生稻种植的特征特性及高效栽培技术. 王晓方,蔡秋华,林强,王乌齐. 2024
[12]Ⅱ优航1号作再生稻栽培的高产特性及调控技术. 李义珍,郭聪华,李小萍,卓传营,张上守,郑荣和. 2005
[13]超高产水稻的干物质生产特性研究. 杨惠杰,李义珍,杨仁崔,姜照伟,郑景生. 2001
[14]超高产水稻的分蘖特性观察. 杨惠杰,李义珍,杨高群. 2003
[15]两系杂交稻培矮64S/E32的超高产特性与栽培研究Ⅱ.超高产的植株性状. 李义珍,杨高群,彭桂峰,林文. 2000
[16]超高产水稻根系发育形态学研究. 郑景生,林文,姜照伟,李义珍. 1999
[17]水稻超高产的决定因素. 杨惠杰,杨仁崔,杨惠杰,李义珍,郑景生,姜照伟. 2002
[18]水稻超高产品种的植株性状. 杨惠杰,杨仁崔,姜照伟,郑景生,李义珍. 2002
[19]杂交水稻超高产特性研究. 谢华安,王乌齐,杨惠杰,杨高群,李义珍. 2003
[20]闽南粮食三熟超高产栽培研究初报. 黄亚昌,苏连庆,郑景生,杨惠杰,李义珍. 2000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稻虱缨小蜂规模饲养与冷藏技术规程
作者:张居念;施龙清;连玲;吴春珠;董萌;解振兴;姜照伟
关键词:稻虱缨小蜂;饲养;冷藏
-
种植方式对再生稻产量、生育期和温光资源利用的影响
作者:解振兴;朱业宝;施龙清;董萌;张居念;连玲;吴春珠;姜照伟
关键词:种植方式;再生稻;水稻产量;温光资源
-
施氮水平对福香占种子耐储藏性的影响及其高产栽培技术
作者:王颖姮;黄康德;蔡秋华;徐淑英;林强;潘丽燕;姜照伟;吴方喜;马静;谢华安;张建福
关键词:福香占;种子耐储藏性;施氮量;高产栽培技术
-
稻虱缨小蜂在不同寄主上的适合度
作者:张居念;连玲;吴春珠;董萌;施龙清;解振兴;姜照伟;占志雄
关键词:稻虱缨小蜂;寄主;适合度
-
福建省再生稻的生产现状及其增产潜力与发展对策
作者:翁伯琦;刘岑薇;陈华;李艳春;林怡;姜照伟;王义祥
关键词:再生稻;生产现状;发展思路;对策;福建省
-
水稻优良三系不育系福农A多抗性基因分析及表达特性研究
作者:连玲;涂诗航;张居念;董萌;何炜;郑燕梅;解振兴;施龙清;姜照伟;吴春珠
关键词:福农A;稻瘟病抗性基因;序列分析;基因表达分析
-
不同虫态稻虱缨小蜂低温贮藏后的适合度
作者:张居念;连玲;吴春珠;董萌;施龙清;解振兴;姜照伟;占志雄
关键词:稻虱缨小蜂;冷藏;适合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