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福建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不同生长环境对红萍生长和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余涛 1 ; 郑向丽 1 ; 徐国忠 1 ; 王俊宏 1 ; 黄毅斌 1 ;

作者机构: 1.福建农林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生态研究所;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

关键词: 生长环境;红萍;碳;氮;磷;生态化学计量学

期刊名称: 福建农业学报

ISSN: 1008-0384

年卷期: 2019 年 02 期

页码: 241-246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目的】研究不同生长环境对红萍生长和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可为水生生态系统的生态化学计量学研究提供科学依据,并达到更好地保存红萍种质资源的目的。【方法】设置网室土壤水培养和温室营养液培养2种处理,分析比较两种培养方式条件下,蕨状满江红、墨西哥满江红、卡州满江红、小叶满江红、覆瓦状满江红、羽叶满江红、回交萍、杂交萍等8个红萍品种的生物量,及其C、N、P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结果】8个红萍品种的生物量、C含量与N含量网室土壤水培养处理均高于温室营养液培养处理,P含量则是网室土壤水培养处理低于温室营养液培养处理;红萍的C∶P值与N∶P值网室土壤水培养处理均高于温室营养液培养处理,而C∶N值二者差异较小;由于参试红萍品种的N∶P均较低(仅为1.78~8.08),说明红萍生长主要受N元素的限制。【结论】网室土壤水培养比温室营养液培养更加适合红萍的生长, N元素对红萍的生长和培养至关重要,网室土壤水培养的应该增施氮肥,而温室营养液培养的应该保证营养液中N元素充足。

  • 相关文献

[1]退化草地的生态化学计量学研究现状及发展动态. 李月芬,刘泓杉,王月娇,张玉树,梁硕,李晴宇. 2018

[2]不同满江红C、N、P生态化学计量学的季节变化. 郑向丽,应朝阳,徐国忠,王俊宏,刘岑薇,余涛,黄毅斌. 2018

[3]不同培养条件下卡州满江红N、P含量的季节变化. 余涛,郑向丽,徐国忠,王俊宏,黄毅斌. 2018

[4]沼液施用量对象草N、P吸收利用效率和土壤N、P养分含量的影响. 吴飞龙,叶美锋,林代炎,翁伯琦. 2011

[5]牧草轮作对奶牛场污水氮、磷的净化效果研究. 颜明娟,方志坚,翁伯琦,林诚,张辉,陈子聪. 2011

[6]氮磷钾施用量与辣椒品质的相关性研究. 黄科,刘明月,蔡雁平,温庆放. 2002

[7]水葫芦对氮磷营养的需求及分布规律初探. 张秋芳,刘波,官雪芳,葛慈斌. 2007

[8]水旱轮作对冷浸田土壤碳、氮、磷养分活化的影响. 李清华,王飞,林诚,何春梅,钟少杰,李昱,林新坚. 2015

[9]叶菜类蔬菜氮磷钾肥料效应及其化肥利用率研究. 李娟,章明清,孔庆波,林秋月,姚宝全. 2012

[10]灵芝生长过程中培养料中的碳转化及子实体的CO2排放. 刘凌云,黄在兴,邢世和,翁伯琦,罗旭辉,刘朋虎. 2019

[11]碳源种类与秀珍菇氨基酸数量性状的关联分析. 雷锦桂,刘朋虎,江枝和,翁伯琦. 2017

[12]菌渣垫料堆肥过程碳素物质转化规律. 王义祥,高凌飞,叶菁,李艳春,翁伯琦. 2016

[13]红萍供氧装置及其试验研究. 陈敏,刘夏石,刘中柱. 2000

[14]CELSS系统中红萍和蔬菜初步整合试验. 杨有泉,陈敏,邓素芳. 2010

[15]稻田人工生物圈的调控技术研究. 林忠华. 1997

[16]CELSS系统中两种叶用蔬菜与红萍光合供O_2效应对比研究. 杨有泉,邓素芳,陈敏. 2016

[17]红萍发酵过程中一些营养及理化特性的变化. 徐国忠,郑向丽,林觅真,黄银妹. 2006

[18]红萍叶蛋白氨基酸成分分析及营养价值评价研究. 杨有泉,姜传京,应朝阳,陆烝,陈敏,邓素芳. 2017

[19]红萍LPC提取方法的研究. 杨有泉,姜传京,应朝阳,陆烝,陈敏,邓素芳. 2013

[20]不同光照强度下红萍在湿养条件中光合作用的对比试验. 杨有泉,陈敏,邓素芳. 2008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