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甘肃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小麦条锈菌ZS有性与无性菌系毒性差异初步分析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贾秋珍 1 ; 曹世勤 1 ; 张勃 1 ; 孙振宇 1 ; 王万军 1 ; 黄瑾 1 ; 骆惠生 1 ; 李青青 1 ;

作者机构: 1.甘肃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农业农村部天水作物有害生物野外科学观测实验站;农业农村部国家植物保护甘谷观测实验站;甘肃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天水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绿色农业研究中心

关键词: 小麦条锈菌;ZS有性菌系;ZS无性菌系;致病性;寄生适合度

期刊名称: 寒旱农业科学

ISSN: 1001-1463

年卷期: 2023 年 2 卷 001 期

页码: 74-77

摘要: 小麦条锈病是小麦生产上最主要的病害,条锈菌毒性不断变异是造成小麦条锈病频繁发生和小麦品种抗病性丧失的主要原因.对小麦条锈菌新菌系开展品种抗病性评价,并探明条锈菌有性菌系、无性菌系间的毒性差异,为科学、超前指导小麦抗病育种和抗病品种的合理布局应用提供技术支撑.2017—2021年从454个小麦条锈菌有性菌系和1728个无性菌系中,获得ZS有性菌系35个和无性菌系167个,占比分别为7.71%和9.66%;其中已归类ZS-1、ZS-18、ZS-52类型中有有性菌系14个、无性菌系72个,占比分别为3.08%和4.17%.2022年选择ZS有性与无性菌系重要类型混合菌,对76个甘肃省内小麦生产品种进行苗期、成株期接种鉴定,结果发现,有性ZS菌系与无性ZS菌系对供试小麦品种苗期致病力分别为97.37%、92.11%,相对寄生适合度分别为0.3530、0.2487;成株期致病力分别为72.37%、71.05%,相对寄生适合度分别为0.3627、0.1840.表明有性菌系致病性和寄生适合度均高于无性菌系.建议在陇南越夏区,及早调整小麦抗病育种目标,以持续控制条锈病的发生流行,保障粮食安全.

  • 相关文献

[1]小麦条锈病菌新菌系G22-9(CYR34)和G22-14流行趋势预测. 黄瑾,贾秋珍,张勃,孙振宇,黄苗苗,金社林. 2018

[2]警惕小麦条锈菌条中33号的流行与危害. 贾秋珍,金社林,曹世勤,骆惠生,金明安,张勃. 2010

[3]小麦条锈菌生理小种条中32号及水源14致病类型在甘肃的流行与发展趋势. 贾秋珍,金社林,曹世勤,骆惠生,金明安. 2007

[4]小麦条锈菌条中32号生理小种SCAR检测标记的建立. 张勃,郝保军,王保通,李强,李高宝,郭海鹏,王芳,康振生. 2009

[5]2017年-2018年甘肃省小麦条锈菌生理小种变异监测. 贾秋珍,曹世勤,王晓明,黄瑾,孙振宇,张勃,骆惠生,李青青. 2021

[6]2013-2016年甘肃省小麦条锈菌生理小种变异监测. 贾秋珍,曹世勤,黄瑾,张勃,孙振宇,骆惠生,王晓明,金社林. 2018

[7]小麦条锈菌DNA提取方法比较及RAPD反应体系优化. 张勃,骆惠生,黄瑾,贾秋珍,曹世勤,金社林. 2011

[8]平凉市崆峒区小麦条锈菌越冬调查初报. 曹世勤,何理,陈杰新,孙振宇,穆灵仙,谯陈东. 2018

[9]2004年甘肃省小麦条锈菌生理小种变异监测. 贾秋珍. 2005

[10]2004—2009年甘肃省小麦条锈菌生理专化研究. 贾秋珍,金社林,曹世勤,骆惠生,金明安,张勃,黄瑾. 2011

[11]2006-2007年甘肃省小麦条锈菌生理小种监测结果. 贾秋珍,金社林,曹世勤,骆惠生,金明安. 2009

[12]小麦条锈菌条中32号及水14致病类型毒性基因分析. 曹世勤. 2008

[13]2000-2001年甘肃省小麦条锈菌生理小种监测结果. 贾秋珍,金社林,曹世勤,金明安. 2003

[14]贵州小麦条锈菌群体遗传结构分析. 袁文娅,孙振宇,梁丹,时晓伟,陈静,张梅茹,马占鸿,刘秀峰. 2017

[15]2013-2016年甘肃省小麦条锈菌生理小种变异监测. 贾秋珍,曹世勤,黄瑾,张勃,孙振宇,骆惠生,王晓明,金社林. 2018

[16]1998—1999年甘肃省小麦条锈菌生理小种变异监测结果. 贾秋珍,金社林,曹世勤. 2001

[17]1986—1990年甘肃省小麦条锈菌生理小种监测研究. 宋位中,贾秋珍,刘守俭. 1991

[18]2002~2003年甘肃省小麦条锈菌生理小种监测结果. 贾秋珍,金社林,曹世勤,金明安,骆惠生. 2005

[19]中国小麦条锈菌分子标记技术的研发与应用综述. 谢晓丽,孙振宇,刘长仲. 2015

[20]2019年-2020年甘肃省小麦条锈菌生理小种变异监测. 贾秋珍,曹世勤,王晓明,孙振宇,张勃,黄瑾,骆惠生,李青青. 2022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