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河北省农林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不同施肥模式下设施菜田土壤团聚体养分和微生物量特征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荣勤雷 1 ; 李若楠 2 ; 黄绍文 3 ; 周春火; 唐继伟; 王丽英; 张彦才;

作者机构: 1.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农业农村部植物营养与肥料重点实验室

2.江西农业大学国土资源与环境学院

3.河北省农林科学院农业资源环境研究所

关键词: 设施菜田;土壤团聚体;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化肥减施

期刊名称: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ISSN: 1008-505X

年卷期: 2019 年 7 期

页码: 1084-1096

摘要: [目的]针对设施蔬菜生产中普遍存在的化肥施用严重超量、化肥与有机肥配施模式不合理等现象,利用日光温室蔬菜有机肥/秸秆替代化肥模式定位试验,研究了不同施肥模式对设施菜地土壤团聚体养分、微生物量碳氮含量的影响,为设施蔬菜优质高效生产和减量施用化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将25%或50%的无机氮肥用玉米秸秆或猪粪中氮替代,进行温室蔬菜田间定位试验.试验共设5个处理(各处理等氮、等磷、等钾):1)全部施用化肥氮(4/4CN);2) 3/4化肥氮+1/4猪粪氮(3/4CN+1/4MN);3) 2/4化肥氮+2/4猪粪氮(2/4CN+2/4MN);4) 2/4化肥氮+1/4猪粪氮+1/4秸秆氮(2/4CN+1/4MN+1/4SN);5) 2/4化肥氮+2/4秸秆氮(2/4CN+2/4SN).在定位试验第6年冬春茬黄瓜季拉秧期采取耕层土壤样品,分析土壤团聚体分布规律和稳定性,并测定各粒级团聚体中土壤养分和微生物量碳、氮含量.[结果]设施菜地土壤团聚体以250~1000μm团聚体和> 2000μm团聚体为主,其含量分别平均为32.0%和38.4%.较4/4CN模式,有机肥/秸秆替代化肥模式提高了土壤大团聚体(> 250μm)比例.配施秸秆模式对土壤团聚体分布影响相对较大,并显著提高土壤团聚体机械稳定性,平均重量直径(MWD)和平均几何直径(GMD)分别提高6.1%和11.2%.在<250μm团聚体、250~1000μm团聚体、1000~2000μm团聚体和> 2000μm团聚体中,不同有机肥化肥配施模式(3/4CN+1/4MN、2/4CN+2/4MN、2/4CN+1/4MN+1/4SN、2/4CN+2/4SN)土壤有机碳含量较4/4CN模式分别增加36.8%~89.6%、34.9%~100.3%、29.5%~69.2%和21.7%~72.1%,分别平均增加69.8%、76.6%、56.9%和49.2%.不同施肥模式对有机碳、全氮、硝态氮、速效磷的影响规律基本一致.土壤有机碳、全氮主要分布在250~1000μm团聚体和> 2000μm团聚体中,平均分别占土壤有机碳储量的34.1%、35.2%和土壤全氮储量的34.0%、36.4%.土壤硝态氮在250~1000μm团聚体与1000~2000μm团聚体中含量较高,土壤速效钾、微生物量碳氮含量表现为随土壤团聚体直径的增大而提高,而速效磷则随土壤团聚体直径的增大而降低.[结论]设施菜田土壤团聚体优势粒级为> 2000μm团聚体和250~1000μm团聚体,配施秸秆模式显著提高土壤团聚体的机械稳定性.有机肥/秸秆替代化肥模式提高土壤各级团聚体有机碳、全氮、硝态氮和速效磷含量.设施菜地土壤有机碳氮主要分布在250~1000μm团聚体和> 2000μm团聚体中,而微生物量碳、氮含量随土壤团聚体直径的减小而呈增加的趋势.

  • 相关文献

[1]硝化抑制剂和肥料减施对减少设施菜田氮源气体排放及与微生物功能基因的互作. 王凌,张国印,刘孟朝,孙世友,刘蕾,茹淑华,赵欧亚,李博文. 2021

[2]功能微生物菌剂防控设施菜田土壤磷素面源污染的效果. 崔佳萌,刘蕾,李博文,张国印,赵欧亚,郜静,李玭,刘辉,马丽敏,王凌. 2021

[3]采用微型渗漏计原位测定设施菜田有机肥氮素矿化特征. 任珊露,张彦才,翟彩霞,陈丽莉,李若楠,王丽英,陈清. 2012

[4]设施菜田土壤磷、钾养分积累状况与特点. 周晓芬,杨军芳,冯伟,杜金钟,王素英. 2008

[5]土壤提质增活蔬菜增香提味设施菜田有机肥增效机制与肥水精准管理技术. 王丽英,黄绍文,李若楠,唐继伟,史建硕,郭丽,张怀志,王平,刘赛,王玉军. 2022

[6]甘蓝-二月兰轮作模式下化肥减施对甘蓝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 冯伟,胡文娟,刘振宇,智健飞,谢楠,高玉霞,刘雅祯,刘忠宽. 2021

[7]绿肥种植的土壤肥料效应研究进展. 刘忠宽,冯伟,秦文利,刘振宇,谢楠,智健飞,魏丽芳. 2017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