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甘肃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施肥对小麦/玉米带田养分吸收及土壤硝态氮累积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汤莹 1 ; 杨君林 1 ; 崔云玲 1 ; 赵建华 1 ;

作者机构: 1.甘肃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与节水农业研究所

关键词: 施肥模式;小麦/玉米带田;产量;养分吸收;硝态氮;积累

期刊名称: 寒旱农业科学

ISSN: 1001-1463

年卷期: 2022 年 1 卷 010 期

页码: 83-87

摘要: 小麦与玉米间作是西北干旱灌区常见的高产栽培模式,为了给小麦/玉米带田高效施肥提供科学依据,通过在干旱灌区进行的小麦/玉米带田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施肥模式对小麦/玉米带田产量、养分吸收及土壤硝态氮累积的影响.结果表明,以有机肥与化肥配施、养分均衡供给与合理运筹为核心的优化施肥模式(施有机肥 22.5 t/hm2、N 300 kg/hm2、P2O5 120 kg/hm2、K2O 120 kg/hm2,有机肥、全部磷钾肥及 20%的氮肥做底肥,80%的氮肥在小麦三叶期追施 10%、小麦挑旗期追施 20%、玉米喇叭口期追施 30%、玉米灌浆中期追施 20%)促进了间作体系作物植株对氮、磷、钾等养分的吸收,相对于增量施肥模式,优化施肥模式的氮肥偏生产力和氮肥农学效率分别提高了 38.8%和 36.9%,氮肥利用效率增加了 14 百分点,0~120 cm土层土壤硝态氮累积量减少 43.9%~58.0%,小麦产量达 5358 kg/hm2,玉米产量达 12453 kg/hm2.

  • 相关文献

[1]垄膜集雨对苹果园土壤氮素积累与分布的影响. 张坤,孙文泰,刘小勇,马明,王发林. 2012

[2]甘肃陇东旱塬不同树龄苹果园矿质氮的分布和积累特征. 刘小勇,董铁,张坤,张辉元,王发林. 2010

[3]钾肥对河西绿洲小麦/玉米带田产量和作物吸钾量的影响. 胡志桥,包兴国,张久东,马忠明. 2010

[4]水肥管理对带田土壤肥力和作物产量的影响. 袁金华,俄胜哲,黄涛,车宗贤,包兴国,曾希柏. 2017

[5]河西绿洲灌区小麦/玉米带田水肥耦合效应与协同管理模型. 郭永杰,汤莹,蔡德荣. 2002

[6]施氮量对小麦/玉米带田土壤水分及硝态氮的影响. 杨蕊菊,柴守玺,马忠明. 2012

[7]陇东旱地苹果园不同地面覆盖模式的水分与养分效应. 尹晓宁,董铁,孙文泰,牛军强,刘兴禄,马明. 2021

[8]喷施硒肥对砂田西瓜产量、品质及养分吸收的影响. 杜少平,马忠明,薛亮. 2020

[9]不同有机肥对砂田西瓜产量、品质和养分吸收的影响. 杜少平,马忠明,薛亮. 2019

[10]不同农作措施对黄绵土坡耕地玉米产量及养分吸收的影响. 罗照霞,雷建明,马忠明,杨虎德,杨志奇. 2018

[11]不同基因型糜子品种氮磷养分吸收差异研究. 张磊,董孔军,何继红,任瑞玉,刘天鹏,杨天育. 2024

[12]长期施肥对冬油菜产量及养分吸收利用的影响. 罗照霞,杨志奇,俄胜哲. 2017

[13]长期施肥对冬小麦产量、养分吸收利用的影响. 罗照霞,杨志奇,俄胜哲. 2015

[14]施肥模式对设施菜地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和丰度的影响. 王亚男,曾希柏,王玉忠,白玲玉,李莲芳,吴翠霞,俄胜哲,马世铭. 2015

[15]不同施肥条件下北方夏玉米农田土壤氨挥发研究. 杨晓云,杨虎德. 2016

[16]陇中半干旱区滴灌条件下马铃薯淀粉积累期不同品种干物质的积累与分配规律. 柳永强,谢奎忠,陆立银,胡新元,罗爱花. 2016

[17]光照强度对甜瓜果实糖分积累的影响. 陈年来,安翠香,方春媛,张玉鑫,杨世梅. 2012

[18]藜麦不同生育期营养物质积累与分配规律. 魏玉明,杨发荣,刘文瑜,黄杰,金茜. 2018

[19]半干旱条件下糜子氮磷积累、分配及利用效率的差异. 张磊,杨天育,刘天鹏,何继红,董孔军,任瑞玉. 2020

[20]高寒阴湿区马铃薯干物质积累与分配规律研究. 常伟,陆立银,罗爱花,文国宏,谢奎忠,胡新元. 2015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