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冯汉宇 1 ; 孙志伟 1 ;
作者机构: 1.北京市农林科学院
关键词: 玉米;胚活力;TTC;荧光物质;红墨水
期刊名称: 天津农林科技
ISSN: 1002-0659
年卷期: 2020 年 001 期
页码: 9-10
摘要: 为研究种子活力情况,以存放不同年份的玉米株系种子为材料,采用纸上荧光法、红墨水和氯化三苯四氮唑(TTC)染色法进行染色观察,同时进行清水和石英砂处理的种子发芽试验,结果表明:11-4株系种子外渗荧光物质少,TTC染色胚均变为洋红色,红墨水染色胚着色浅或不着色,胚活力最高,发芽率最高;京501株系种子流出的荧光物质多,TTC染色胚部分变红色,红墨水染色胚红色深,胚活力低,发芽率最低.
- 相关文献
[1]对“超级玉米”育种目标及技术路线的认识与思考*. 赵久然,孙世贤. 2007
[2]法布里干涉近红外光谱仪定量测定大豆、玉米主要成分. 王冬,闵顺耕,朱业伟. 2012
[3]我国玉米科研和生产中若干问题的探讨*. 赵久然,杨国航,王凤格. 2007
[4]乙草胺对玉米药害的研究. 王光耀,江国铿,贾春虹,武菊英. 1999
[5]中国玉米品种标准DNA指纹库构建研究进展. 赵久然,王凤格,郭景伦. 2004
[6]利用近红外分析技术进行品质育种的探讨. 段民孝,范弘伟,王元东,赵久然,郭景伦,邢锦丰,王继东. 2005
[7]玉米三维重构及可视化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郭新宇,赵春江,肖伯祥,邓旭阳,孙广宇,王纪华. (Mis
[8]美国杂交玉米背景介绍. 赵久然,郭景伦,滕海涛,郭强. 2000
[9]关于玉米品种DUS测试的几点思考. 王凤格,赵久然,郭景伦,刑锦丰. 2004
[10]应用分子标记技术选配强优势玉米杂交组合的研究. 赵久然,郭景伦,孔艳芳,尉德铭. 2000
[11]利用P群自交系实现我国温带玉米种质的创新. 王元东,陈绍江,段民孝,张春原,郭景伦,赵久然. 2004
[12]落粒高粱的某些生物学特性及化学防除. 江国铿,贾春虹,武菊英,王光耀. 1999
[13]近红外分析技术在玉米品质育种中的应用研究. 段民孝,王元东,郭景伦,邢锦丰,滕海涛,赵久然. 2003
[14]不同玉米群体产量和水分生产力对水资源变化的响应. 刘月娥,侯鹏,谢瑞芝,王荣焕,陈传永,李少昆,梅旭荣. 2015
[15]免耕覆盖玉米田麦秸对玉米和杂草的生化互作. 贾春虹. 2001
[16]玉米籽粒败育过程的能量代谢研究. 张凤路,崔彦宏,王志敏,赵明,王树安,赵久然,郭景伦. 2000
[17]AFLP标记技术在玉米种子真实性及品种纯度鉴定中的应用. 田雷,曹鸣庆,王辉,郭晶心,周乃元. 2000
[18]导入热带种质充成高配合力玉米自交系京404. 孙伯陶. 1997
[19]应用同工酶鉴定玉自交系,杂交种纯度技术的研究. 赵久然,李举怀. 1996
[20]玉米籽粒发育早期的乙烯代谢研究. 张风路,王志敏,赵明,王树安,赵久然,郭景伦. 1999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基于胚嫁接技术的玉米种子发芽试验研究
作者:冯汉宇
关键词:玉米种子;嫁接胚;出苗;湿沙
-
不同培养条件下不同粒色种子芽与苗特征研究
作者:冯汉宇;程首涛;程曦;李向龙
关键词:培养;苗鲜重;芽长与根数;不同粒色
-
玉米P1基因表达、蛋白定位预测与功能分析
作者:冯汉宇;张秀海;陈传永;张殿朋
关键词:果皮;鞣酐;转录因子;玉米
-
不同粒色玉米糊粉层含量研究与成分分析
作者:冯汉宇;孙艳梅;洪燕;陈刚;韩立新;何京京;任君安
关键词:粒色;成分;糊粉层含量;染色
-
不同芍药株系开花与结实特性研究初探
作者:冯汉宇
关键词:芍药;开花;结实;基因型
-
基于切片技术的不同颜色籽粒幼苗发育及花青素累积探讨
作者:冯汉宇;魏建华;王旭明;张殿朋;岳跃森;欧阳
关键词:玉米;切片;花青素;累积分布
-
玉米籽粒呈色机理初探
作者:冯汉宇;仇天雷;魏建华;张殿朋;陈刚
关键词:玉米;籽粒;呈色;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