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杧果畸形病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的初步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吕延超 1 ; 蒲金基 1 ; 谢艺贤 1 ; 刘佳 2 ; 李玲 2 ; 肖星 3 ;

作者机构: 1.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环境与植物保护研究所

2.海南大学环境与植物保护学院

3.云南热带作物职业学院

关键词: 杧果畸形病;层出镰刀菌;生物学特性

期刊名称: 热带作物学报

ISSN: 1000-2561

年卷期: 2010 年 31 卷 03 期

页码: 453-456

收录情况: CSCD

摘要: 杧果畸形病(Mango malformation disease)是世界各个杧果产区的重要病害。对发生在中国的杧果畸形病病原菌(Fusarium proliferatum)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病原菌生长的最适温度为24℃,最适pH为10;孢子萌发最适温度为24℃,最适pH值为5。病原菌能够利用试验的各种碳源和氮源,碳源以果糖最好,氮源以蛋白胨最好。连续光照处理菌丝生长速率高于交替光照或持续黑暗处理。分生孢子的致死温度为55℃,20min或者60℃,5min。

  • 相关文献

[1]杧果畸形病病菌(Fusarium mangiferae)生物学特性及杀菌剂对其室内毒力测定. 柳凤,詹儒林,韦继光,常金梅. 2012

[2]芒果畸形病病原菌的鉴定、生物学特性研究及GFP标记. 吕延超,蒲金基,谢艺贤,漆艳香,陆英,张欣,张贺. 2010

[3]Fusarium mangiferae对杧果顶芽内活性氧代谢的影响. 柳凤,欧雄常,詹儒林,常金梅,韦继光. 2015

[4]Fusarium mangiferae对杧果酚类代谢的影响. 柳凤,欧雄常,詹儒林,韦继光,常金梅. 2015

[5]杧果畸形病病原菌的营养体亲和性研究. 柳凤,韦继光,詹儒林,常金梅. 2012

[6]应用ISSR技术分析杧果畸形病病原菌的遗传多样性. 柳凤,欧雄常,韦继光,詹儒林,常金梅. 2014

[7]杧果畸形病茎部解剖结构及内源激素含量变化. 杨顺锦,詹儒林,赵艳龙,柳凤. 2011

[8]杧果与Fusarium mangiferae在转录水平上的互作机制. 柳凤,欧雄常,韦继光,詹儒林,常金梅. 2017

[9]杧果畸形病研究进展. 吕延超,蒲金基,谢艺贤,张贺. 2009

[10]我国杧果畸形病的病原、发病规律和防治研究. Liu Feng,柳凤,Yang shun-jin,杨顺景,ZHAN Ru-lin. 2012

[11]香蕉假茎象甲研究进展. 尹炯,赵冬香,卢芙萍,卢辉,王玉洁. 2008

[12]抗枇杷根腐病病菌的枇杷主干内生真菌生物学特性研究. 鲁海菊,郝小燕,崔同敏,张晓永,郑肖兰. 2014

[13]海南花生果腐病菌的分离、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研究. 刘小玉,付登强,余凤玉,杨伟波,尹欣幸. 2020

[14]菌草绿洲一号内生菌的分离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 叶文雨,谢序泽,连加淳,王哲,牛晓庆,余文英,鲁国东. 2019

[15]草海桐链格孢叶斑病菌生物学特性及杀菌剂的室内筛选. 王义,胡美姣,李敏,高兆银,洪小雨,张绍刚,赵超. 2020

[16]云南河口香蕉褐足角胸叶甲的生物学特性研究. 赵素梅,陈伟强,谢艺贤,王萌,李芹,张欣,张建春,刘学敏,张光勇,权德才,邓成菊. 2012

[17]辣椒新叶斑病病原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 裴月令,孙燕芳,冯推紫,陈园,龙海波. 2021

[18]海南茄子棒孢霉叶斑病病原菌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研究. 王爽,黄贵修,李博勋,孔祥义. 2014

[19]红棕象甲研究进展. 刘奎,彭正强,符悦冠. 2002

[20]杧果露水斑病病原菌生物学特性测定. 杨永利,蒲金基,张贺,韦运谢,李增平. 2015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