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赵建华 1 ; 孙建好 1 ; 陈亮之 1 ; 李伟绮 1 ;
作者机构: 1.甘肃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与节水农业研究所
关键词: 玉米豆科间作;生产力;补偿效应;选择效应
期刊名称: 作物学报
ISSN: 0496-3490
年卷期: 2022 年 010 期
页码: 2588-2596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竞争和补偿是间作体系产量优势发挥的主要生态学原理之一。于2017—2020年在甘肃张掖开展田间试验,试验包括3个玉米/豆科间作体系,即玉米/豌豆(maize/pea,M/P)、玉米/蚕豆(maize/fababean,M/F)、玉米/大豆(maize/soybean,M/S),4个单作种植体系,即单作豌豆(solepea,SP)、单作蚕豆(solefababean,SF)、单作大豆(sole soybean, SS)、单作玉米(sole maize, SM)。通过测定单间作条件下作物产量,分析间作作物增产率、豆科对玉米竞争力(aggressivity, A)、间作体系土地当量比(land equivalent ratio, LER)、净效应(net effect, NE)、补偿效应(complementarity effect,CE)和选择效应(selectioneffect,SE),以明确补偿效应和选择效应在3个间作体系产量优势发挥中的角色。结果表明:4年平均, M/P、M/F和M/S的LER分别为1.30、1.31和1.13,大豆偏土地当量比小于0.5,豌豆和蚕豆偏土地当量比大于0.5,玉米偏土地当量比均大于0.5;豌豆、蚕豆和大豆的增产率分别为53.3%、81.4%和–14.9%,与之间作的玉米增产率分别为13.0%、–5.8%和32.3%;豌豆和蚕豆相对玉米的竞争力大于0,大豆相对玉米的竞争力小于0;M/P和M/F的补偿效应显著高于M/S,而M/S的选择效应显著高于M/P和M/F;LER与补偿效应显著正相关,与选择效应显著负相关;豆科作物增产率与补偿效应显著正相关,与选择效应显著负相关;玉米增产率与选择效应显著正相关;综上, M/P和M/F的产量优势主要来源于补偿效应, M/S体系产量优势主要来源于选择效应。
- 相关文献
[1]旱后复水对冬小麦生长发育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倪胜利,李兴茂,王亚翠,任根深. 2018
[2]薯/豆套作模式下不同熟期大豆品种的生长补偿效应. 陈光荣,杨文钰,张国宏,王立明,杨如萍. 2016
[3]薯-豆套作模式下作物对种间竞争与补偿作用的响应. 陈光荣,王立明,杨如萍,张国宏,杨文钰,杨桂芳. 2019
[4]马铃薯/大豆套作对3个大豆品种光合指标和产量的影响. 陈光荣,杨文钰,张国宏,王立明,杨如萍,雍太文,刘卫国. 2015
[5]谷子旱后的补偿效应研究. 郭贤仕. 1999
[6]灌漠土上连续间作对作物生产力和土壤化学肥力的影响. 柳欣茹,包兴国,王志刚,李隆. 2016
[7]半干旱区地膜覆盖及补灌对玉米产量及干物质积累和分配的影响. 郑立龙. 2015
[8]补播禾草对玛曲高寒沙化草地植物多样性和生产力的影响. 郑华平,陈子萱,牛俊义,高玉红. 2009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NBPT和DMPP对陇中半干旱区马铃薯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作者:杨新强;孙建好;李伟绮;陈亮之;赵建华;景龙
关键词:DMPP;NBPT;产量;绿色生产;水分利用效率;马铃薯
-
基于甘肃省中低产田现状的改良措施及其应用效果
作者:孙建好;郭全恩;赵建华;李伟绮;陈亮之;杨新强
关键词:中低产田;现状;改良;治理;应用效果;甘肃省
-
河西走廊玉米与豆科作物间作田化学除草及对作物安全性的研究
作者:张锦伟;梁茜;孙建好;赵建华;谢亚琼;靖俊杰;贾春虹;赵尔成
关键词:玉米-豆科作物间作;杂草控制;除草剂;安全性
-
山丹县马铃薯脱毒种薯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
作者:张连瑞;何振明;李伟绮;孙建好;杨新强
关键词:马铃薯;脱毒种薯;发展现状;对策;山丹县
-
施肥对小麦/玉米带田养分吸收及土壤硝态氮累积的影响
作者:汤莹;杨君林;崔云玲;赵建华
关键词:施肥模式;小麦/玉米带田;产量;养分吸收;硝态氮;积累
-
民勤蜜瓜产品特性与质量评价
作者:鞠琪;薛亮;马忠明;李伟绮;多峰;罗双龙;杨君林
关键词:民勤;蜜瓜;综合评价;质量优势
-
河西灌区制种玉米化肥减量技术对制种产量的影响
作者:孙宁科;赵建华;孙建好;陈亮之
关键词:有机肥;绿肥;微量元素;化肥减量;制种玉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