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福建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柑橘黄龙病田间防控模式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谢钟琛 1 ; 王贤达 2 ; 陈军 3 ; 黄镜浩 2 ; 李美桂 4 ; 许家辉 2 ; 李健 2 ;

作者机构: 1.福建省种植业技术推广总站

2.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

3.福建省植保植检站

4.福建省农业农村厅

关键词: 柑橘黄龙病;防控模型;清除病树;侵染率;清除率

期刊名称: 东南园艺

ISSN: 2095-5774

年卷期: 2021 年 005 期

页码: 17-23

摘要: 为明确柑橘黄龙病(Huanglongbing,HLB)防控“三项”措施的有效性与可持续效应,通过建立HLB田间传播模型、病树砍除模型、木虱防治模型,据此理论进行解析和验证试验。结果表明,HLB始盛期拐点为发病率HLB=21.1%,建议HLB0≥20.0%作为毁园临界预警。相对封闭橘园理论推算病树清除率下限为0.80,连续3年清除病树可使黄龙病初始发病率HLB0=20.0%、传染率IR=1.0的果园实现低风险栽培(HLB<1.0%),其代价为累计病株砍伐率∑Cut≤25.0%。经仙游县2例果园,持续4年的试验验证,与理论推演基本相符。在敞开式橘园,当周边相邻背景果园面积S1远大于目标园面积S2 (以下序号同义),且HLB1>HLB2时,目标果园受周边HLB高危入侵,维持橘园需要每年承担至少△HLB2(△HLB2≥IR1·HLB1)的损失,且HLB2不收敛,即每年需承担同等砍树、补苗代价;当HLB1>>HLB2时,则要求增加病株消除率CR2负荷,从而推高成本;若HLB1IR推演d CR/d IR>1/(1+IR)2,表明清除病树比全园泛杀木虱更能有效的降低传染率,尤其在烈性传染时,应首选砍除病树来抑制疫情。无病苗对防范HLB仅具时效性,HLB入侵概率与栽培年限成正比。因此,在确保橘园常规病虫害防治即病、虫斑果率<5.0%条件下,持续清除HLB病树为控制疫情最经济与有效的方法,推荐将清除HLB列为冬季清园的制度化必备操作。在遇田间HLB识别疑难时推崇严苛“有病推定”。

  • 相关文献

[1]DPPH法评价大豆水解产物抗氧化能力. 黄薇,宋永康,林虬. 2013

[2]湿度对田间自然热罩防治柑橘黄龙病的影响. 林雄杰,范国成,胡菡青,王贤达,Yulu Xia,蔡子坚,刘波. 2014

[3]柑橘黄龙病病原菌的鉴定及16S rDNA序列分析. 孙大光,郑雪芳,刘波,阮传清,夏育陆,段永平. 2011

[4]福建顺昌柑橘黄龙病综合防控及其效果评价. 王贤达,陈传培,胡菡青,林雄杰,黄镜浩,夏雨露,范国成. 2020

[5]我国柑橘黄龙病综合防控的探讨. 刘利华,黄征,胡奇勇,陈军,陈玉妹. 2010

[6]柑橘木虱对柑橘不同品种的趋性. 陈建利,阮传清,刘波,范国成,段永平,D.HALL. 2011

[7]柑橘黄龙病株不同部位内生细菌群落结构的多样性. 刘波,郑雪芳,孙大光,阮传清,范国成,段永平. 2011

[8]田间柑橘植株不同部位黄龙病菌的PCR检测及发病原因分析. 鹿连明,范国成,胡秀荣,张利平,黄振东,陈国庆. 2011

[9]标准拥挤度在黄龙病田间分布格局评价的应用. 王贤达,林雄杰,李健. 2021

[10]田间自然热罩治疗柑橘黄龙病的效果分析. 范国成,林雄杰,王贤达,胡菡青,XIA Yulu. 2016

[11]柑橘黄龙病的综合防控. LIU Li-hua,刘利华,HU Qi-yong,胡奇勇,Wang Xiu-juan. 2009

[12]柑橘黄龙病植株内生菌群落结构多样性研究. 刘波,郑雪芳,孙大光,阮传清,段永平. 2011

[13]"以螨治螨"与柑橘黄龙病的关系初探. 张艳璇,林坚贞,陈霞,季洁. 2012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