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浙江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不同虫源和致害性的褐飞虱体内共生菌的种群动态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吕仲贤 1 ; 俞晓平 1 ; 陈建明 1 ; 郑许松 1 ; 徐红星 1 ;

作者机构: 1.浙江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关键词: 共生菌;褐飞虱致害性;高温;抗性品种

期刊名称: 华东昆虫学报

ISSN: 1005-1694

年卷期: 2001 年 10 卷 01 期

页码: 44-49

摘要: 通过对不同地理种群和致害性的褐飞虱体内共生菌,在高温和抗性水稻品种作用下的种群动态研究表明,在正常温度下褐飞虱体内共生菌的数量随若虫的生长发育而增加,5龄若虫期是共生茵增长的关键期;同一种群的褐飞虱秋季共生菌数量明显高于夏季。广西田间种群的短翅雌虫体内的共生菌数量显著高于浙江省的杭州和龙游种群。经高温处理后,3个生物型的共生菌数量均显著减少,但其子代共生菌的数量在正常温度下马上恢复,与未经高温处理的褐飞虱共生菌数量基本相同。取食抗性品种的生物型1和田间种群的褐飞虱体内的共生菌数量均明显减少,取食抗性品种的第2代的共生菌又均比第1代少。这说明高温对共生菌的影响是暂时的,而抗性品种的对共生菌的作用与褐飞虱种群对品种的适应性有关。

  • 相关文献

[1]褐飞虱体内共生菌种群及其与抗性水稻品种的关系. 吕仲贤,俞晓平,陈建明,郑许松. 2000

[2]褐飞虱在适应抗性水稻品种“IR26”过程中的氨基酸含量变化. 徐红星,吕仲贤,陈建明,郑许松,俞晓平. 2008

[3]昆虫内共生菌在昆虫防御中的作用. 徐红星,郑许松,刘淑平,叶恭银,吕仲贤. 2009

[4]共生菌在褐飞虱致害性变化中的作用. 吕仲贤,俞晓平,陈建明,郑许松,徐红星,陶林勇. 2001

[5]共生菌在褐飞虱防治中的应用. 陈列忠,俞晓平,陈建明,吕仲贤,郑许松,张珏锋. 2006

[6]杀虫剂对褐飞虱体内共生菌的影响. 徐红星,郑许松,童中华,吕仲贤,陈建明,俞晓平,陶林勇. 2000

[7]稻飞虱酵母类胞内共生菌的组织学研究进展. 陈法军,张珏锋,俞晓平. 2005

[8]组织培养中肾形穗螨发生特性及隔离措施. 郦卫弟,林文彩,吕要斌. 2013

[9]寄生蜂体内共生菌Wolbachia研究进展. 刘淑平,徐红星,郑许松,吕仲贤. 2011

[10]共生菌Tremblaya princeps在扶桑绵粉蚧个体发育中的动态变化. 黄芳,赵春玲,吕要斌. 2015

[11]共生菌在昆虫宿主抵抗病原菌侵染中的作用. 刘喆,刘一伦,柴一秋,杨益众,厉晓腊,蔡瑞杭,刘又高. 2025

[12]杀虫芽孢杆菌HZ179的鉴定及其相关生物学功能研究. 竺利红,项慧娟,施跃峰,刘浩. 2024

[13]昆虫体内共生菌在其适应寄主植物过程中的作用. 徐红星,郑许松,吕仲贤. 2009

[14]褐飞虱与其共生菌——类酵母菌的相互作用. ^A张珏锋^B1^D1%^A陈建明^B2^D1%^A吕仲贤^B3^D1%^A郑许松^B4^D1%^A徐红星^B5^D1%^A陈列忠^B6^D1%^A中屠旭萍^B7^D2%^A俞晓平^B8. 2004

[15]果实日灼发生机制及防护. 李晓颖,徐红霞,陈俊伟. 2014

[16]浙江白沙枇杷品种资源与产业化. 陈俊伟,徐红霞,李晓颖. 2014

[17]高温对植物叶片光合作用的抑制机理. 吴韶辉,蔡妙珍,石学根. 2010

[18]枯草芽孢杆菌WB600芽孢和营养体耐受凡纳滨对虾胃肠道环境及定殖存活的研究. 吴正存,傅玲琳,李卫芬,励建荣. 2011

[19]桔小实蝇在台州地区极端温度条件下的存活能力. 张小亚,陈国庆,孟幼青. 2012

[20]高温对灰飞虱体内类酵母共生菌和耐药性的影响. 张晓婕,俞晓平,陈建明. 2008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