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福建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南方沿海四省(区)再生稻发展与高质量生产体系构建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翁伯琦 1 ; 林怡 1 ; 王义祥 1 ; 王小龙 2 ; 陈华 3 ; 李艳春 1 ;

作者机构: 1.福建省农业科学院资源环境与土壤肥料研究所

2.华南农业大学农学院

3.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关键词: 南方;沿海四省(区);粮食安全;产能提升;再生稻;高质量生产体系

期刊名称: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ISSN: 1007-4333

年卷期: 2024 年 29 卷 012 期

页码: 209-217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南方沿海四省(区)是现代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区域,但该区域人多地少,粮食生产压力比较大,尤其是水稻生产集中区域面临双季稻种植面积减少的挑战。为有效提高粮食产能并构建高质量生产新体系,基于福建、广东、海南、广西等南方四省(区)的统计数据,深入分析了广东、广西、福建、海南等四省(区)水稻生产现状与存在主要问题,阐述了该区域再生稻的生产现状与主要优势及其发展潜力。结果表明:近20年来该区域水稻种植面积下降30.46%,产量下降22.56%。受稻作收益空间挤压等影响,双季稻面积不断缩减,耕地“非粮化”特征比较明显。再生稻作为效益较为显著的水稻种植制度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平均产量达到头季稻产量的23.86%~79.31%,且随着栽培技术的不断进步,并逐渐向规模化、机械化、轻简化和标准化转型,表现出良好的增产潜力。结合区域粮食生产实际,研究提出了因地制宜优化创立“头季稻+再生稻”超吨粮新格局及其对策,主要内容包括:实施科技攻关并选育适宜再生种植的水稻新品种;鼓励适宜区域发展再生稻并扩大机收再生稻面积;集聚优势实施“头季+再生稻”超吨粮工程建设;推进再生稻生产全程绿色化与社会化服务新模式;以品牌发展为支撑点构建高质量绿色生产新体系;打造再生稻米新品牌并加大技术示范和宣传力度。

  • 相关文献

[1]提升南方沿海四省(区)粮食产能的现状与对策. 王义祥,王小龙,林怡,刘岑薇,叶菁,翁伯琦. 2024

[2]南方空心菜叶、茎、根的重金属含量调查及评价. 陈卫伟,涂杰锋,伍云卿. 2011

[3]南方设施农业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讨. 郑开斌,李爱萍,陈君琛,汤葆莎,滕振勇. 1999

[4]危害我国南方肉鸭的主要疫病及其防控措施. 黄瑜,陈红梅,傅光华,施少华,杨德铵,万春和,程龙飞,庄晓东,傅秋玲,林建生. 2014

[5]8个南方李品种果实营养品质分析与评价. 姜翠翠,林炎娟,王小安. 2023

[6]Ⅱ优航1号作再生稻栽培的高产特性及调控技术. 李义珍,郭聪华,李小萍,卓传营,张上守,郑荣和. 2005

[7]再生稻超高产结构及其调控. 谢华安,李义珍,姜照伟,卓传营,张上守,郑荣和. 2005

[8]再生稻产量与根系机理的相关性. 林文,张上守. 2001

[9]头季不同施氮方式对再生稻生理生化的影响. 杨东,陈鸿飞,卓传营,林文雄. 2009

[10]不同品种和栽培条件对再生稻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 卢锦荣,房贤涛,何花榕. 2017

[11]轻简栽培再生稻的产量形成及关键筛选指标. 林强,王颖姮,林祁,卓芳梅,张建福. 2020

[12]不同氮肥施用量对再生稻氮素吸收和分配的影响. 姜照伟,林文雄,李义珍,谢华安,卓传营. 2003

[13]再生稻佳辐占头季高产抗倒性的调控. 赵雅静,李小萍,廖海林,姜照伟. 2015

[14]头季稻与再生稻的米质比较分析. 郑苹立,李清华,林玲娜. 2011

[15]再生稻生产效益与栽培技术研究. 杨东,董瑞霞,张水金,谢鸿光,涂诗航,郑家团. 2007

[16]再生稻净光合速率与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相关性分析. 张建福,朱永生,蔡秋华,卓传营,张上守,郑荣和,谢华安. 2011

[17]再生稻田温室气体排放特征及碳足迹. 林志敏,李洲,翁佩莹,吴冬青,邹京南,庞孜钦,林文雄. 2022

[18]影响水稻再生力QTLs位点与再生稻筛选体系研究进展. 张建福,肖晏嘉,谢鸿光,林强,蔡秋华,谢华安. 2023

[19]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再生稻头季抗倒伏能力和两季产量的影响. 解振兴,张居念,林祁,刘锋,张初长,卓芳梅,姜照伟,卓传营. 2019

[20]尤溪县再生稻生产发展状况. 张水金,杨东,董瑞霞,黄庭旭. 2012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