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甘肃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鹰嘴豆的综合开发与利用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包兴国 1 ; 杨蕊菊 1 ; 舒秋萍 1 ;

作者机构: 1.甘肃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

关键词: 鹰嘴豆;综合开发利用;种植模式

期刊名称: 草业科学

ISSN: 1001-0629

年卷期: 2006 年 23 卷 10 期

页码: 37-40

收录情况: CSCD

摘要: 通过对鹰嘴豆Cicer arietinum植物学性状、生物学特性以及化学成分进行阐述,提出了综合开发与利用的价值以及栽培技术规程。

  • 相关文献

[1]鹰嘴豆优异种质资源引进筛选及评价. 包兴国,舒秋萍. 2009

[2]河西地区鹰嘴豆适应性评价及筛选. 刘占鑫,刘露露,韩顺斌,马小乐,王兴,吴学军,闵庚梅,李志荣,杜蓉. 2021

[3]河西灌区鹰嘴豆抗旱节水栽培技术. 闵庚梅,韩顺斌,吴学军,杨晓明,刘占鑫. 2020

[4]鹰嘴豆品种引进与筛选试验研究. 舒秋萍. 2007

[5]6个高产优质鹰嘴豆品种的抗旱性评价. 杨新强,包兴国,张久东,卢秉林. 2016

[6]施磷对西北沿黄灌耕灰钙土玉米/鹰嘴豆间作产量及种间相互作用的影响. 兰玉峰,夏海勇,刘红亮,杨思存,宋建国,李隆. 2010

[7]陇中旱地马铃薯不同种植模式对土壤温度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王亚宏,高世铭,张伟,王润佳. 2009

[8]种植模式和补灌对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方彦杰,秦安振,雍蓓蓓. 2019

[9]马铃薯根系分泌物组分对不同种植模式的响应. 谭雪莲,郭天文,马明生,张平良. 2018

[10]种植模式对当归根际细菌群落多样性及代谢通路的影响. 姜小凤,郭凤霞,陈垣,郭建国,刘晓峰. 2021

[11]河西绿洲灌区马铃薯间作绿肥高效种植模式研究. 王婷,包兴国,舒秋萍,杨文玉. 2010

[12]不同种植模式对玉米光合特性、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连晓荣,何海军,李永生,周文期,王晓娟,杨彦忠,刘忠祥,张彦军,周玉乾. 2024

[13]河西走廊5种作物种植模式的产量潜力估算. 孙建好,赵建华,李伟绮. 2012

[14]乌兰察布不同种植模式下胡麻带田产量及经济效益研究. 贾海斌,何海军. 2012

[15]覆盖种植方式和施氮对甘肃庆阳冬小麦产量和水分利用的影响. 张环. 2017

[16]河西走廊两粮一肥种植模式的研究. 包兴国,刘生战,舒秋萍. 2007

[17]胡麻覆膜种植模式对产量、水分利用和经济效益的影响. 汪磊,谭美莲,叶春雷,罗俊杰,严兴初. 2016

[18]河西绿洲灌区玉米间作绿肥高效种植模式研究. 王婷,包兴国,胡志桥. 2010

[19]不同种植模式土壤水浸提液对胡麻的化感效应. 陈军,罗影,王立光,李进京,叶春雷,罗俊杰. 2017

[20]武威市种植业粮-经-饲三元结构优化模式研究. 李玉英,孙建好,陶爱丽,谢瑾,程序. 2008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