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榴梿重要害虫-马来异裂木虱[Allocarsidara malayensis(Crawford)]在中国的发现及其潜在适生区预测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邱海燕 1 ; 王建赟 2 ; 赵菁 2 ; 宋凡 2 ; 何志新 2 ; 韩冬银 2 ; 符悦冠 2 ; 李磊 2 ;

作者机构: 1.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环境与植物保护研究所/农业农村部热带作物有害生物综合治理重点实验室

2.null

关键词: 榴梿;马来异裂木虱;形态特征;COI基因;MaxEnt模型;适生区

期刊名称: 热带作物学报

ISSN: 1000-2561

年卷期: 2025 年 46 卷 003 期

页码: 725-733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本研究报道了榴梿重要害虫——马来异裂木虱[Allocarsidara malayensis (Crawford)]在海南的发现,详细描述了其形态特征,克隆了其COI基因,描述了其对榴梿的危害情况,并预测了该害虫在我国的潜在适生区。通过25个有效分布点位和19个气候环境因素,采用最大熵(MaxEnt)模型结合地理信息系统(ArcGIS),预测马来异裂木虱的潜在适生区,并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ROC)曲线分析法进行验证,同时运用刀切法分析影响马来异裂木虱分布的主要环境因素。结果表明:马来异裂木虱的潜在分布区主要在东南亚、南亚、非洲、南美州和北美洲的赤道附近的热带地区。我国海南、广西、广东、福建、台湾、云南、四川、贵州均存在马来异裂木虱的适生区,且海南全省及台湾部分沿海地区为高适生区。在影响马来异裂木虱潜在地理分布的环境因素中,最湿月份的降水量(Bio13)和最湿季度的降水量(Bio16)为最重要影响变量。由于马来异裂木虱的适生区与榴梿的种植区较为一致,为防止马来异裂木虱的进一步传播和扩散,保障我国榴梿产业的健康发展,应加强马来异裂木虱的监测,同时开展该害虫的生物学、生态学特性及消长规律研究,研究结果为该虫经济高效防治策略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

  • 相关文献

[1]未来气候变化背景下橡胶树南美叶疫病入侵中国的风险预测. 白蕤,李宁,张京红,刘少军,陈小敏,邹海平. 2020

[2]基于Maxent模型的不同气候变化情景下我国草地螟越冬区预测. 程云霞,罗礼智,张蕾,江幸福. 2017

[3]气候变化情景下基于MaxEnt的麦瘟病在全球及中国的适生性分析. 杜志宏,刘伟,曹学仁,聂晓,范洁茹,王保通,周益林,刘万学,徐向明. 2022

[4]基于MaxEnt模型的橡胶林下金花茶套种适宜区研究. 郭龙源,杨思思,李茜,丁泽,云挺,安锋. 2024

[5]基于MaxEnt模型的小巢粉虱在中国的潜在地理分布. 刘博,覃伟权,阎伟. 2019

[6]基于MaxEnt模型的可可潜在适宜分布研究. 秦晓威,郝朝运,李付鹏,谭乐和,宋应辉,赖剑雄. 2016

[7]危险性入侵害虫橘绵粉虱在中国的适生性预测. 刘博,郑奋,王晔楠,刘丽,杨琪,阎伟,覃伟权. 2019

[8]气候变化背景下橡胶树白根病在全球的适生区预测. 白蕤,李宁,刘少军,佟金鹤,陈小敏,邹海平. 2021

[9]椰子木蛾在中国的适生区预测. 阎伟,刘丽,李朝绪,黄山春,吕宝乾,覃伟权,彭正强,骆有庆. 2015

[10]双钩巢粉虱在我国的适生区预测. 刘博,阎伟. 2020

[11]海南无刺蜂形态特征的初步研究. 王玉洁,高景林,赵冬香. 2013

[12]穿刺巴氏杆菌PPh01的分离与鉴定. 张晓黎,贺乐,商桑,朱军,孙前光,鲍时翔,黄惠琴. 2011

[13]蛇皮果栽培技术及效益分析. 曹红星,孙程旭,陈思婷,李荣生,张木炎,冯美利,唐龙祥. 2009

[14]基于形态学特征和psbA-trnH叶绿体编码基因序列明确五指山野生茶的分类地位. 苏凡,杨小波,李东海. 2019

[15]狭头层菌管蓟马-一种灵芝重要害虫. 唐良德,徐林,田庆恒. 2019

[16]桑小头木虱内生殖系统的形态特征及其在不同发育时期的变化趋势研究. 韦红显,耿涛,武华周,娄德钊,吴春标,谢云会,卢芙萍,王树昌. 2023

[17]黄翅绢野螟生物学特性及田间种群动态. 王政,张绍华,杨陈军,孟倩倩,孙世伟,高圣风,刘爱勤,杨婧. 2020

[18]沂蒙山区与文昌中华蜜蜂形态鉴定及其分类研究. 龚雪,姜风涛,娄德龙,高景林,李延璨,马兰婷,周延忠,王桂芝. 2017

[19]475份狗牙根种质资源形态多样性的研究. 黄春琼,刘国道,白昌军,王文强,唐军,虞道耿. 2012

[20]海南槟榔种植地区红脉穗螟发生为害特点及其防治对策. 黄山春,马子龙,吕烈标,覃伟权,李朝绪,李科明. 2008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