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河北省农林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大豆品种对花叶病毒病株系SC3的抗性鉴定与农艺性状评价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王静华 1 ; 王凤敏 1 ; 秦君 1 ; 杨永庆 1 ; 闫龙 1 ; 刘兵强 1 ; 谷峰 1 ; 冯燕 1 ; 张孟臣 1 ; 赵宝华 2 ; 杨春燕 1 ;

作者机构: 1.国家大豆改良中心石家庄分中心/农业部黄淮海大豆生物学与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河北省作物遗传育种实验室/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粮油作物研究所

2.河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关键词: 大豆;花叶病毒;抗性鉴定;农艺性状

期刊名称: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ISSN: 1672-1810

年卷期: 2019 年 04 期

页码: 880-890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黄淮和长江中下游地区花叶病毒主要流行株系SC3,对大豆产量有很大的影响,本研究利用室内接种鉴定的方法研究217份大豆资源对SC3的抗性,同时调查田间接种SC3后,SC3对不同抗病品种的农艺性状和品质性状的影响。为大豆抗花叶病毒病抗病品种的生产应用提供数据支持,同时为选育抗病品种提供抗性亲本。2012-2014年连续3年采用人工汁液摩擦法接种SC3,在温室鉴定217份大豆种质的病毒抗性,根据分析结果,随机选取不同抗病类型材料30份,其中抗病品种10份,中感品种10份,高感品种10份,于2013-2014年间在藁城堤上试验站进行田间接种鉴定,研究SC3对不同品种的产量相关性状和品质性状的影响。217份大豆资源SC3的鉴定结果表明:第一类抗病品种,包括免疫品种4份,占1.84%;高抗品种2份,占0.92%;中抗品种35份,占16.13%;第二类中感品种,包括中感品种92份,占42.40%;第三类高感品种,包括感病品种3份,占1.38%;高感品种81份,占37.33%。SC3对不同抗性品种的单株粒重、株高、主茎节数、蛋白和油份影响不同。第一类抗性品种的单株粒重、株高、主茎节数、蛋白和油份含量下降不显著;第二类中感品种的单株粒重、主茎节数、蛋白和油份含量下降不显著,其株高因品种差异表现出不同程度的下降;第三类高感品种的单株粒重、株高、主茎节数、蛋白和油份含量下降显著。研究表明SC3对不同抗性品种的农艺性状和品质性状的影响不同,对同种抗病类型不同品种的农艺性状和品质性状的影响也不同。SC3对抗病品种和中感品种的多数农艺性状和品质性状的影响不显著,这两类品种适合作为育种材料进行抗性育种。

  • 相关文献

[1]河北省大豆品种主要农艺性状及聚类分析. 段会军,张彩英,王省芬,杨春燕,褚素敏. 2003

[2]贮存大豆种子活力对某些农艺性状的影响. 李灵芝,王丽娜,耿香利,姚华. 2002

[3]贮藏时间对大豆种子活力和若干性状的影响. 李灵芝,王丽娜,刘志强,耿香利,张京慧. 2003

[4]黄淮海抗大豆花叶病毒(SMV)育种现状与展望. 杨永庆,智海剑,张孟臣. 2014

[5]美国玉米自交系对4种病原茎腐病的抗性鉴定及遗传多样性分析. 金柳艳,李明顺,王志伟,石洁,郭宁,刘树森,张海剑. 2019

[6]玉米抗粗缩病种质资源鉴定与评价. 邸垫平,路银贵,张爱红,杨菲,田兰芝,苗洪芹. 2021

[7]不同鲜食葡萄品种对霜霉病菌的抗性分析. 陈展,魏建国,赵艳卓,牛帅科,杨丽丽. 2019

[8]河北省小麦种质穗发芽抗性鉴定. 张颖君,李洪波,孙丽静,胡梦芸,王培楠,李倩影,吕亮杰,张月辰,李辉. 2020

[9]小麦品种(系)抗麦红吸浆虫鉴定及利用. 屈振刚,温树敏,赵玉新,高胜国,王琳琳. 2007

[10]小麦品种抗白粉病鉴定研究. 高胜国,宋瑞杰. 1998

[11]小麦抗麦红吸浆虫的抗性研究利用及展望. 王琳琳,温树敏,刘桂茹,屈振刚. 2007

[12]谷子主要生产品种抗瘟性鉴定. 董立,全建章,陆平,马继芳,白辉,董志平,李志勇. 2015

[13]河北省生产推广种植小麦品种对麦红吸浆虫抗性鉴定及抗性风险评价. 路子云,赵磊,李建成,刘文旭,冉红凡,屈振刚. 2012

[14]小麦品种(系)对麦蚜的抗性鉴定及评价. 路子云,高占林,党志红,李耀发,李建成,刘文旭,冉红凡,屈振刚. 2014

[15]小麦品种抗麦红吸浆虫鉴定及抗性评价. 温树敏,赵玉新,屈振刚,刘桂茹,王琳琳,王金耀. 2007

[16]外来玉米种质的抗病和抗逆性选育. 王连生,栗秋生,孔令晓,纪莉景. 2010

[17]玉米品种(组合)对青枯病的抗性鉴定及产量损失研究. 王连生,刘克明,刘玉瑛,苏海,朱小阳,吴全安. 1993

[18]国外及国内玉米自交系抗粗缩病性鉴定及分析. 路银贵,邸垫平,苗洪芹,田兰芝. 2001

[19]玉米粗缩病初显症叶龄与品种抗性关系研究初报. 田兰芝,路子云,路银贵,邸垫平,张爱红,苗洪芹. 2013

[20]近红外反射光谱在冬小麦抗旱性鉴定中的应用. 王雪征,陈淑萍,张文英,茜晓哲. 2011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