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浙江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稻飞虱靶标杀虫剂亚致死剂量多代处理对两种赤眼蜂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谢连城 1 ; 田俊策 1 ; 鲁艳辉 1 ; 徐红星 1 ; 吕仲贤 1 ;

作者机构: 1.浙江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与微生物研究所/农产品质量安全危害因子与风险防控国家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稻飞虱杀虫剂;稻螟赤眼蜂;螟黄赤眼蜂;毒性;亚致死影响

期刊名称: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ISSN: 2095-039X

年卷期: 2021 年 005 期

页码: 920-926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实验室条件下测定了四种稻飞虱杀虫剂吡虫啉、噻虫嗪、噻嗪酮和烯啶虫胺对稻螟赤眼蜂和螟黄赤眼蜂成蜂和蛹的毒性,以及亚致死剂量对两种赤眼蜂多代的影响。结果表明,四种杀虫剂对稻螟赤眼蜂成蜂中等风险;噻虫嗪对螟黄赤眼蜂成蜂中等风险,其他均安全。四种杀虫剂对两种赤眼蜂蛹均安全。亚致死剂量的噻虫嗪和烯啶虫胺处理可以刺激两种赤眼蜂的寄生力,该刺激作用并不会随着处理次数的增加而衰减。而吡虫啉和噻嗪酮显著降低螟黄赤眼蜂的寄生力,其中随着吡虫啉处理次数的增加,螟黄赤眼蜂的寄生力逐步降低。四种杀虫剂对子代羽化率无显著影响。四种杀虫剂对稻螟赤眼蜂的子代雌性比无显著影响;除吡虫啉外,在噻虫嗪、噻嗪酮和烯啶虫胺多代处理后,螟黄赤眼蜂的子代雌性比均有一定程度的下降。综上所述,如果在放蜂期间必须喷洒杀虫剂防治稻飞虱,建议要避开赤眼蜂成虫期,在放蜂4~6 d后优先选择噻嗪酮或烯啶虫胺。

  • 相关文献

[1]四种赤眼蜂的飞行能力和稻螟赤眼蜂的田间扩散能力评价. 田俊策,王子辰,王国荣,郑许松,臧连生,吕仲贤. 2017

[2]芝麻花对稻螟赤眼蜂寄生和扩散能力的影响. 田俊策,王国荣,郑许松,吕仲贤. 2018

[3]南北种群稻螟赤眼蜂的寄生力、飞行能力和耐药性评价. 田俊策,王子辰,王国荣,郑许松,臧连生,吕仲贤. 2017

[4]稻螟赤眼蜂实时荧光定量PCR内参基因的筛选. 王珊珊,田俊策,鲁艳辉,徐红星,王香萍,吕仲贤. 2022

[5]稻螟赤眼蜂蛹期接触农药对其成蜂搜寻和寄生能力的影响. 田俊策,王子辰,王国荣,郑许松,吕仲贤. 2017

[6]稻田非鳞翅目害虫靶标农药对稻螟赤眼蜂的安全性评价. 王子辰,田俊策,王国荣,郑许松,臧连生,张大羽,吕仲贤. 2016

[7]酢浆草和车轴草作为螟黄赤眼蜂田间蜜源植物的可行性分析. 赵燕燕,田俊策,郑许松,徐红星,鲁艳辉,杨亚军,臧连生,吕仲贤. 2017

[8]甲基锡对家蚕的毒性试验. 何丽华,曾健,骆承军,徐婉琴. 2003

[9]蜜源植物常用农药对蜜蜂急性毒性及风险评价. 苍涛,王彦华,俞瑞鲜,吴长兴,陈丽萍,吴声敢,赵学平. 2012

[10]毒死蜱和甲氰菊酯对赤眼蜂毒性与安全评价. 吴长兴,王强,赵学平,吴声敢,陈丽萍. 2008

[11]铜、毒死蜱单一与复合暴露对蚯蚓的毒性作用. 徐冬梅,王彦华,王楠,饶桂维. 2015

[12]4种不同作用机制的杀虫剂对家蚕的毒性与安全性评价. 陈丽萍,赵学平,吴长兴,吴声敢,王强,张志恒,苍涛,顾秀慧. 2006

[13]毒死蜱和甲氰菊酯对家蚕毒性与安全评价研究. 吴声敢,王强,赵学平,吴长兴,陈丽萍. 2003

[14]毒死蜱对环境生物的毒性与安全性评价. 赵华,李康,吴声敢,吴长兴,徐浩,胡秀卿,吴珉. 2004

[15]茚虫威对环境生物的安全性评价. 俞瑞鲜,赵学平,吴长兴,吴声敢,苍涛,陈丽萍,王强. 2009

[16]十一种农药对小菜蛾的毒力及其天敌草间小黑蛛的安全性. 章金明,吕要斌,林文彩,黄芳,贝亚维,张蓬军,陈诚. 2011

[17]毒死蜱对稀有鮈鲫不同生命阶段的毒性效应. 杨亚洲,蔡磊明,孟智启,刘新洋,王彦华,蒋金花,赵学平. 2014

[18]氰氟草酯对泽蛙蝌蚪毒性及风险. 吴长兴,赵学平,吴声敢,陈丽萍,王彦华,苍涛,俞瑞鲜,平立凤. 2011

[19]不同农药对褐飞虱及其天敌黑肩绿盲蝽的影响. 赵学平,俞瑞鲜,苍涛,陈丽萍,吴声敢,吴长兴,顾秀慧. 2008

[20]几种农药多元组合对HepG2人肝癌细胞的联合毒性效应. 杨桂玲,陈晨,王彦华,马朦朦,王天彩,钱永忠. 2019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